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微生态系统(microcosm)研究方法,针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弹尾目和蜱螨目,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不同结构的简单土壤动物食物网,分别为微生物+线虫(M)、微生物+线虫+弹尾目(M+C)、微生物+线虫+蜱螨目(M+A)和微生物+线虫+弹尾目+蜱螨目+蜘蛛(M+C+A+S);分别以不同质量凋落叶(C/N较高(46.36)的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和C/N较低(25.94)的钝叶黄檀Dalbergia obtusifolia Prain)和不同破碎程度(破碎叶片Fragmentation和完整叶片No Fragmentation)凋落叶片作为资源调控的自变量因素,在以上四种土壤动物微生态系统中设置4种处理,并在50、150和300天对不同土壤进行破坏性取样,分析其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结构,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及NH4+-N和NO3--N含量,探讨在不同土壤动物类群组成的微生态系统条件下,凋落物质量和破碎化对土壤动物组成、凋落物分解、N矿化和微生物量C、N的影响。结果表明:
(1)低C/N的钝叶黄檀凋落叶处理组所具有的土壤动物数量要高于高C/N的绒毛番龙眼处理组。两种凋落叶的破碎处理对弹尾目密度影响不明显,但却能提高蜱螨目的数量。
(2)不同处理条件的凋落叶分解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分解时间、凋落叶质量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其损失率的主要因素,而破碎处理对凋落叶损失率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土壤微生态系统中,低C/N的钝叶黄檀凋落叶的分解率显著高于高C/N的绒毛番龙眼凋落叶。
(3)时间、凋落叶质量均对N矿化产生明显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破碎处理,及其与时间、凋落叶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N矿化没有显著影响。对于不同质量凋落叶,在不同时间段都表现为钝叶黄檀的N矿化速率极显著高于绒毛番龙眼。
(4)微生物生物量C在不同时间段上存在差异,凋落叶质量和破碎处理以及它们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量C、N均没有显著影响。
(5)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小型土壤动物对N矿化和凋落叶分解具有明显作用,但此功能作用受控于分解凋落叶的质量,表现出明显的资源调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