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脑活络针刺法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及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显著,但仍有头部取穴数较多,针刺操作不够简便及手法量化度不够等缺点。故我们冀以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对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中头针取穴数目和电针的刺激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临床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病人,采用析因设计,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每组10人。在常规药物和体针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研究头针取穴(A),疏密波电针频率(B)这两个因素的三个不同水平(A:取穴方案1,取穴方案2,通脑活络原取穴组;B:2/10Hz,10/50Hz,20/100Hz)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观察治疗前后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变化,以及针刺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并分析各组治疗后疗效和差异。 结果:9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三组头针取穴方案在改善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ADL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频率是改善NIHSS评分的主效应,且20/100Hz频率在改善NIHSS评分方面,与2/10Hz和10/50Hz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组患者针刺治疗中并无肌痉挛及其它针刺不良反应情况出现。 结论:优化的通脑活络针刺法方案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是安全并有效的。两组优化方案和原取穴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在临床操作中可将取穴方案1与方案2轮替使用,既发挥了两组头穴的各自作用,又避免了连续刺激同一穴位所引起的穴位疲劳效应;在量化针灸刺激量方面,可选用电针以节省人力,电针参数可以选用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明显的20/100Hz频率疏密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