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缩短生命周期的常见疾病,在我国的致死疾病排行中,脑卒中已经攀升至第二位。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既可以单独成病,也多发于其他疾病之后,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卒中之后的患者因为种种原因更容易伴发便秘,便秘反过来又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恢复。有调查显示,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的便秘以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得到国际公认,针灸治疗卒中后便秘临床疗效显著,但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更深的研究。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通过其对PAC-QoL量表、CSS量表以及盆底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的影响,判别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搜集2015年3月至2016年01月南京市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以及肛肠科便秘门诊患者,符合标准患者共40人,其中男19女21,年龄50~79岁,病程0.25~20年。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针灸+生物反馈组)、对照组(乳果糖常规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针灸治疗30min,生物反馈治疗30mmin,凯格尔模板训练15-30min,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乳果糖口服溶液25ml, po, Qd,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指标和安全指标。以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量表)评分、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CSS量表)和盆底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数据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PAC-QoL量表、CSS量表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2个量表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电图指标:①前基线: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基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前基线变异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基线变异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持续收缩变异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持续收缩变异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耐力收缩变异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耐力收缩变异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明显疗效减退及安全性问题。结论:对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出口梗阻型便秘,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与乳果糖常规治疗,在患者便秘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和慢性便秘严重程度评分上都有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相当,在盆底表面肌电图相关指标的改善程度上针灸联合生物反馈优于乳果糖治疗方案,证明治疗组不仅能从主观症状、客观表现上改善便秘,而且对患者盆底肌群的功能恢复有效果,治疗安全性好,不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