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我国水稻产业有非常大的危害。随着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暴发频率显著增加,造成水稻大量减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威胁之一。本试验主要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及种群生命表技术对四川不同地区主要白背飞虱地理种群进行分析研究,并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4.8及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川东地区迁入虫源进行分析研究,获得如下的研究结果。1.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和重庆20个市(县)白背飞虱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在48对SRAP引物中筛选了17对引物,并对20个白背飞虱种群进行扩增,总体遗传位点变异较大,共产生条带数365个,多态性条带高达331个,多态性比例为91.19%。20个白背飞虱种群间的Nei’s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567-0.9485之间,种群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0529-0.5857之间。通过UPGMA法建立了20个白背飞虱地理种群间聚类图,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00处分为8大类群。其中川北安县分为一支,川西南米易单独一支,川南纳溪、叙永种群分为一支;来自川中、东地区及重庆地区的16个种群,被聚为另外5类。2.以水稻品种TN1为寄主植物,组建4个不同白背飞虱种群(邻水,纳溪,达州,黔江)特定时间生命表。若虫发育历期由长至短依次为黔江种群>纳溪种群>达县种群>邻水种群,分别为20.34 d,17.34 d,16.67 d,14.30 d;成虫寿命由长至短依次为纳溪种群>邻水种群>黔江种群>达县种群,分别为24.90 d,22.02 d,21.43 d,19.88 d;种群间的内禀增长率rm由高到低依次为邻水种群>纳溪种群>达县种群>黔江种群,0.1333,0.1237,0.1142,0.0908,不同种群间生命表参数存在差异。3.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4.8对1991-2013年达州灯下白背飞虱主要迁入高峰日进行轨迹模拟,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主要迁入高峰日进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表明四川达州白背飞虱主要在6-7月迁入,7月份是迁入高峰期。白背飞虱迁入虫源主要来自贵州大部,部分来自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北部。6月虫源主要来自广西西北、中部地区;7月虫源主要来自贵州中西部、北部,广西西北部,云南东北部也可提供部分虫源,其中7月上旬虫源来自贵州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广西西北部,7月中旬虫源来自贵州中部,7月下旬虫源来自贵州中部、北部。由于气候条件和地形胁迫引起的降水、垂直气流和风向切变是白背飞虱大规模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SRAP分子标记技术应用到白背飞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并结合白背飞虱种群生命表及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四川地区白背飞虱地理种群迁飞的虫源性质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四川稻区白背飞虱迁飞规律的了解,为有效防控及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