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金鹳草降糖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ian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金鹳草由丘陵老鹳草(Geranium collinum Stephan ex Willd)和糙枝金丝桃(Hypericum scabrum L.)组成,其医药用途在《中国药典》、《维吾尔药志》、《阿维森纳医典》均有记载,在民间应用中两种草药按7:3比例的混合具有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是临床疗效显著的经典验方。据查证,这两种药材按特定配比的提取物具有降糖活性,但其机理及其化学成分迄今未见详细报道。本论文通过响应面软件优化了该方的提取工艺,利用大孔树脂富集了其中的活性部位,建立了活性部位指纹图谱,测定了其活性部位主要成分的含量,通过分析谱效关系推测了其中主要降糖活性成分;观察了该复方提取物对L6骨骼肌细胞、db/db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索了该复方通过对内质网应激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其结果如下:  1.以提取率、多酚含量、降糖活性(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抗氧化活性(ABTS和DPPH)为考察指标,利用响应面确定了制备复方提取物的最佳工艺:乙醇浓度为50%、提取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次数为3次,其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降糖有效部位进行纯化,获得的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上样质量浓度为60mg/mL,吸附速率为3BV/h,上样量达到5BV时树脂达到吸附饱和状态,洗脱时先用水洗除杂3BV,再用30%乙醇洗脱3BV并收集药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2BV,合并两种不同乙醇浓度洗脱部位,得到复方金鹳草降糖有效部位(KWZ)。降糖活性检测表明,PTP-1B和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0.48±0.27μg/mL和0.39±0.29μg/mL。进行3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可靠。  2.通过标准品比对,确定了KWZ中主要的12个化合物,含量测定与谱效关系结果表明:KWZ中鉴定的12种化合物总含量达到10.67%。其中,儿茶素含量最高,达到3.12%,没食子酸含量最低,为0.12%。以药材7:3配比为参考,对其他8种不同药材配比PTP-1B降糖活性与指纹图谱中获得的25个共有峰进行灰度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其抑制活性与指纹图谱中获得的22个共有峰有关联,说明这22个峰在降糖作用中具有协同作用。  3.利用L6骨骼肌细胞观察KWZ对其糖代谢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时,结果显示:KWZ在3.125μg/mL-2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L6细胞无毒性作用,反而可促进细胞生长;通过对L6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实验发现,处理12h时,6.25μg/mL KWZ能够有效地促进L6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并发现它可能通过抑制GRP78蛋白的表达及激活PERK/eIF2α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反应。另外,它还能显著的增加IRS-1、Akt、GSK-3β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可能通过AMPK途径改善糖原合成。因此,该部位可能有利于改善细胞内质网的稳定性,防止胰岛素β细胞的损伤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4.经过4周的动物药效试验发现:KWZ显著地降低各组动物的血糖浓度和各组之间的每周体重增加;有效的改善了糖尿病db/db小鼠的OGTT和ITT的水平,增加了肝糖原的合成;同时可调节脂质代谢:有效地增加血清和肝脏中HDL-C的含量水平,降低LDL-C、TC和TG的含量水平,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和果糖的含量;它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使它有效地改善了小鼠肝脏中抗氧化酶(SOD、CAT、MDA、GSH-PX)的异常表达状况;蛋白印记分析表明KWZ通过PERK/eIF2α与IRE1/XBP1途径能够缓解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内质网的稳定性。  本文复方金鹳草降糖有效部位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支撑,为说明传统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厌氧烃降解的起始反应机制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厌氧烃降解过程非常关键。针对当前提出的不同的厌氧烃降解代谢途径,本文以厌氧羟基化-羧基化途径和富马酸加成途径
该论文采用共聚和共价结合的方法首次合成了核壳式、粒径在10~200微米之间的具有光导性的磁性高分子微球,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确定了微球的结构和组成,重点研究了微球
生物体中的超氧阴离子(O2·-)既是众多生理反应的中间体,也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体内过量的O2·-同癌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可靠、准确
摘 要: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形势下,创新日益增多,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需求与文化塑造,传统纹样作为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如今已经发展得更为壮阔,并且为大众所熟知。那么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大环境中,传统纹样该如何发展与完善?本文旨在分析传统转为适应新媒体形势的设计文化内涵及传统纹样在现代的发展创新方向和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纹样;发展与创新  1 新媒体形势下的传播改革  双向传播模式的
该论文主要包括设计合成新型的手性氮膦配体,考查其在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在对反应机理认识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催化不对称反应体系.包括:1.含有联萘及部分还原的联萘骨架的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有机功能性分子(铁卟啉、钴酞菁)与无机功能性分子(磷钼酸)有序多层膜化学修饰电极的组装、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对于有机分子,我们首先在修饰了3-巯基-1丙磺
分子组装是以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为基础,各个组装单元之间协同构筑具有有序结构和功能化的分子聚集体。将分子组装与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交叉,作为高技术和新概念材料的
甲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能源载体.出于节能和环境友好的双重考虑,甲醇燃料在线改质(On-board Reforming)分解成CO和H,然后通入发动机燃烧的技术路线引起
本论文主要针对于介孔材料的多种合成方法,进行研究剖析对比。通过如:Ostwald陈化法,软模板法,硬模板法,制备出一系列的不同形貌的介孔及改性介孔材料。运用多种科学表征手段,XRD
一维纳米线阵列具有广泛的生物应用。传统的一维阵列合成需要昂贵的设备,因而开发简便的合成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并丰富材料的选择。此外,开发动态响应型的一维阵列对生物界面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