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长期临床疗效及疗效在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方法:37例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和皮肤点刺诊断为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所有患者完成3年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在治疗前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和症状评分:鼻部(鼻痒、喷嚏、鼻塞、流涕)、气道(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眼部(眼痒、流泪、异物感、眼红)[0—3分;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度症状(症状轻微,易于忍受);2分为中度症状(症状明显,令人厌烦,但可以忍受);3分为重度症状(症状不能忍受,影响正常生活和/或睡眠]。分别在治疗后、完成治疗5年后随访时再次对所有患者进行症状评分。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共37名已完成治疗的患者包括20名男性,17名女性。其中0-20岁11人,20-39岁13人,40-59岁10人,60岁以上3人。轻度变应性鼻炎患者13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24人。治疗前所有患者症状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鼻部12[11.5;12]、气道4[1;4]、眼部4[1;4]、症状总评分18[14;20.5];治疗后症状评分为:鼻部8[6;8]、气道1[0;4]、眼部0[0;3.5]、症状总评分10[8;15.5];随访时症状评分为:鼻部7[3.5;12]、气道0[0;3]、眼部0[0;2]、症状总评分9[3.5;12]。治疗前比治疗后、治疗前比随访时所有患者鼻部、下气道、眼部的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比随访时所有患者鼻部、气道、眼部的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眼部(“眼痒”症状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随访时)症状评分与年龄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三个阶段的差值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3.鼻部(治疗前比治疗后),气道(治疗后比随访时)症状评分和症状总分差值(治疗前比治疗后;治疗后比随访时)与性别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鼻部(“鼻痒”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喷嚏”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治疗后比随访时;“鼻塞”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气道(“喘息”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咽痒”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气急”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眼部(“畏光”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眼肿”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症状评分差值与性别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差值三个阶段的差值与年龄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4.鼻部(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气道(治疗前比治疗后)、眼部(治疗前比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三个阶段的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鼻部(“鼻痒”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喷嚏”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鼻塞”症状治疗后比随访时;治疗前比随访时)、气道(“咳嗽”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咽痒”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气急”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眼部(“流泪”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畏光”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眼肿”症状治疗前比随访时)症状评分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低度相关性(0.5>|r|≥0.3且P<0.05)。“眼肿”症状(治疗前比治疗后)症状评分差值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中度相关性(0.5>|r|≥0.3且P<0.05)。其余鼻部、气道、眼部和症状总评分三个阶段的差值与过敏严重程度不存在相关性(0.3>|r|)或P≥0.05)。结论:1.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对于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该治疗疗效可以在结束治疗后获得,并长期保持稳定。2.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对所有年龄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治疗效果在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异。3.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虽然在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疗效略有差异,但是治疗的整体症状改善在不同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4.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对不同疾病严重程度的患者均可以有效改善症状。虽然在一些症状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中疗效略有差异,但是治疗的整体症状改善在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