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形式的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存在交流互动的群体。纵观人际交往的发展历程,每一次媒介的更新进化都会带来人类交往方式的变革。在网络信息时代推动下的网络社交方式中,人们的交往方式已经从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书信交往、电话交往转向更加便捷又低成本的网络交往,因而我们逐渐将目光转向移动互联时代隐藏在移动终端后的社会网络。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交用户群体中庞大的一支,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很好的利用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散碎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源与娱乐调剂,同时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无可避免的受到来自社交网络的巨大影响。研究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关系中的交往对象及其网络社交行为,有助于更好的把控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同时能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关注和关心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为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了新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生网络社交关系和行为的调查问卷,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学生网络社交关系以及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社交对象的类型可分为个体好友和群组两类。大学生网络社交中个体好友类型以“大学同学”为主;大学生网络社交对象群组类型主要有各个学业阶段的班级同学群、大学所在的学生组织群、兴趣爱好群、专业技能交流群、现阶段学习或生活主要关注点的交流群以及家人亲戚的日常交流群等。从个体好友和群组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网络社交对象的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大学生网络社交中QQ和微信的个体好友数量都在100-200人之间,QQ群组数量在10-20个之间,微信群组数量在5-10个之间。在大学生与网络社交对象的沟通频次方面,发现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常联络的好友数在5-10人之间,对象类型以“中小学同学”和“大学同学”为主。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社交关系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具有关系网络化、粘性强;社交对象具有易得性;使现实社交圈显像化以及实现现实社交关系的时空重叠等特征。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工具上的使用习惯是以QQ和微信为主,并根据具体的网络社交行为选择不同的网络社交工具。在使用时间上,QQ和微信的使用时间在1-4小时,贴吧类、校内网类、游戏类、婚恋类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时间小于1小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可以分为信息的获取与传播、情感交流、娱乐消遣、自我展示与表达和购物消费五个大类,整理出大学生对现有网络社交行为的评价与感受。发现大学生在网络社交行为中存在社交依赖程度高、社交导致孤独感上升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差等问题。建议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中发挥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大环境作用;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社交的教育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