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本实验室发现的DPV UL26基因(GenBank登录号EF643565)进行了以下系列研究:DPV UL26基因分子特性、克隆、原核表达和抗体制备、表达产物细胞定位检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研究的转录时相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的表达时相分析等,获得以下结果:
1.鸭瘟病毒UL26基因分子特征分析
DPV UL26基因大小为2124bp,编码707aa。通过信号肽、跨膜区、磷酸化位点和疏水性进行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和信号肽结构,含有多达55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是一个亲水性蛋白质。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基因属于α-疱疹病毒属,并且GaHV-2、GaHV-3、MeHV-1等禽类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与其他疱疹病毒关系则较远。
2.UL26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通过构建pET-32/UL26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得到大小为97kD的重组融合蛋白。与预期表达的蛋白大小一致,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优化后最佳表达条件为0.2 mmol/L的IPTG,30℃下诱导6h。重组蛋白纯化后制备的兔抗血清琼扩效价为1:32。
3.鸭瘟病毒UL26基因产物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定位
DPV感染宿主细胞后,用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到UL26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胞核中。病毒感染8h后即可在细胞中检测到荧光;18h开始大部分细胞的整个胞核均有绿色荧光聚集;40h后开始出现局部荧光减弱;56h后细胞轮廓模糊,所有细胞胞核内荧光出现显著减弱并出现核分裂,细胞核形态不一。
4.鸭瘟病毒体外感染宿主细胞UL26基因转录及表达时相分析
转录时相是通过荧光定量PCR用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该基因转录的情况。用SYBRGreenⅠ染料法检测各时间段收取的细胞样品检测到:从10h开始目的基因的转录量开始增加,38h达到最高值,此后表达量逐渐降低,直至70h仍可以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量。表达时相的结果是UL26蛋白在感染后12h可见少量表达,40h达到最大值后56h表达量开始下降。转录时相和表达时相结果共同说明UL26基因的转录表达规律总体上符合基因由转录到翻译的生命周期规律,而且基本满足转录在前表达在后的模式,且DPV UL26基因是一个晚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