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残疾人大众体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群众是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来,灾区经济社会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灾区残疾人群众在参与大众体育的思想认识、基础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大众体育积极作用发挥不够,亟待国家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理论界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立足于公共管理学、体育学等学科视域,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汶川地震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灾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基本情况、大众体育实施现状和亮点工作等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开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依托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池塘资源理论,通过对理论阐释,找出上述理论对于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发展的指导意义,为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发展问题剖析、原因探析以及发展路径探索提供理论支撑。为了解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开展情况,本文制定了针对残疾人群众和残疾人工作者的调研问卷,从两个维度对地震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开展情况展开调研。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走访,对省、市、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社会服务组织负责人等进行了访谈,从不同角度掌握了相关信息。总体而言,汶川地震灾区残疾人大众体育的开展情况较震前有了很大进步,设施有所增加,但灾区残疾人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频率并不高,运动项目较为单一,场地也基本局限于家中和社区免费场所,对于大众体育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残疾人大众体育工作方面,相关部门虽然开展了一些特色活动,但在地区制度建设、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与现实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主要内涵,得出残疾人大众体育的发展问题在于制度供给、可信承诺、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制度供给方面包括残疾人大众体育制度推行乏力、制度配套服务欠缺、群众对大众体育政策重视不够三方面内容;可信承诺方面主要是残疾人大众体育资源分配不充分、残疾人参与大众体育履行规则困难两方面内容;相互监督方面体现在残疾人参与大众体育的监督主体缺失、残疾人大众体育设施监督成本较大两个方面。关于发展问题的原因探析,本文从意识、社会、制度、组织四个层面展开,意识层面在于残疾人群众和工作者对大众体育的重视不足;社会层面在于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制度层面在于管理和宣传引导制度不完善;组织层面在于残疾人大众体育人才队伍紧缺。针对以上的发展问题,本文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提出了发展路径建议。第一,重视残疾人在大众体育中的地位;第二,完善残疾人大众体育基础设施的服务保障;第三,明晰残疾人大众体育的规章制度;第四,加强残疾人大众体育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第五,强化残疾人参与大众体育的服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