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主体架构及协调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243173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依托于债券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业监管体系的发展也受制于债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发展。中国的信用评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稳定的行业格局,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主要监管主体的体制架构。而由于债券市场的分割,各个债券市场的监管主体不同,相应债券的信用评级也受到该债券市场监管主体的监管,形成了多头监管的格局。在目前的多头监管格局下,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对当前信用评级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梳理和各监管主体实际监管行动的研究,来分析目前信用评级行业多头监管格局下存在的监管问题。监管问题主要包括监管主体架构不合理、缺乏监管协调机制以及自律监管薄弱三个方面。在信用评级监管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主体架构和监管协调机制进行了重点阐述,为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监管的完善寻找方向。另外也借鉴与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监管格局相似的印度的监管经验,为我国监管协调机制的完善提供参考。与此同时,对我国目前信用评级监管主体架构和协调机制设计所受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各制约因素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就信用评级多头监管导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出问题,介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多头监管格局的形成过程,并梳理了目前主要的监管文件。第二部分针对目前多头监管格局导致的问题进行解析,主要包括监管主体架构问题、监管协调机制问题和自律监管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国外信用评级监管的经验,挑选了美国、欧盟和印度三个样本,分别研究其监管主体架构和协调机制,并得到启示。第四部分研究目前影响我国监管主体架构和协调机制设计的制约因素,并分别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五部分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监管主体架构的调整、监管协调机制和自律监管的完善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正>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伤寒论》第一方,曾被《伤寒来苏集》奉为"仲景群方之魁,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总方。"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
会议
通过国内外各类温拌沥青的应用及技术指标的调研,结合自主研发的温拌剂,用于济南绕城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中,经过检测,该温拌沥青达到了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关路用性能,具
Shiller、Sentana和Wadhwani提出的正反馈交易模型假定股票市场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交易者:理性投机者和正反馈交易者.本文通过使用该模型对中国股市中的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份指
随着公安情报工作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公安情报共享的价值也被逐渐重视。尤其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社会矛盾不断激增和爆发,公安维稳情报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