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属材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工业材料中占比高达80%。在金属构件制造和服役过程中,由于应力应变、化学腐蚀等原因极易出现各种缺陷损伤。当内部缺陷的出现和扩展不能及时检出时,会严重影响构件的使用性能,甚至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金属材料的缺陷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激光超声由于无损、非接触、高分辨率和快速大面积扫描等优点,具有应用于工业无损检测的巨大潜力。本文针对金属材料的内部缺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材料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工业材料中占比高达80%。在金属构件制造和服役过程中,由于应力应变、化学腐蚀等原因极易出现各种缺陷损伤。当内部缺陷的出现和扩展不能及时检出时,会严重影响构件的使用性能,甚至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金属材料的缺陷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价值。激光超声由于无损、非接触、高分辨率和快速大面积扫描等优点,具有应用于工业无损检测的巨大潜力。本文针对金属材料的内部缺陷检测问题,研究了热弹机制激光超声在金属材料中的传播规律和缺陷特征;针对热弹机制激光超声对心检测能力弱的问题,引入了复合材料涂覆法增强激光超声波信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激光超声对铝合金缺陷检测尺寸极限的研究。构建COMSOL数理模型,结合实验手段,厘清了热弹机制激光超声波的激发原理,对热弹机制激光超声在金属材料中的传播规律进行探究和总结。并研究了激光超声在内部孔缺陷尺寸大于/小于检测极限的铝合金试块中的波形特征,为热弹机制激光超声的金属缺陷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激光超声检测系统的硬件平台及开发了采集系统的软件程序,为激光超声探测过程提供了实验平台和数据分析支撑。(2)针对热弹机制激光超声波信号强度低的问题,引入了复合材料涂覆法增强激光超声波信号。通过建立以透明玻璃为基板的Au/PDMS复合材料几何模型,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光声信号增强机理。同时优化了光吸收层Au材料的厚度,获得了Au材料的最佳厚度35 nm,使Au/PDMS复合材料具有信号最强的超声波信号。(3)针对热弹机制激光超声对铝合金缺陷检测能力弱的问题,将本研究获得的具有最佳Au层厚度(35 nm)的Au/PDMS复合材料应用于铝合金孔缺陷检测,结果表明热弹机制激光超声波信号幅值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与无涂层铝合金中烧蚀机制激光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高达0.95,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验证了基于复合材料涂覆法增强的激光超声对金属缺陷检测的可行性,推动了激光超声检测技术在金属构件缺陷检测的发展和应用。本文从金属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需求出发,研究了热弹机制激光超声在铝合金试块中的传播规律及缺陷特征,探究了基于复合涂覆法的激光超声波信号增强的规律,并成功实现了铝合金孔缺陷的无损检测应用,为金属构件缺陷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其他文献
抗生素功能化磁性纳米微球(Magnetic nanoparticle,MNP)在分离富集细菌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细菌检测包括活性和核酸检测两方面。可用于细菌活性检测的细菌分离富集材料,必须不影响细菌活性;用于细菌核酸检测,则需与核酸提取方法有机结合。在实际样品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细菌,但目前对如何利用功能化MNP同时分离富集样品中不同细菌的研究较少。靶向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G+
光量子信息处理以编码和操控单光子为核心。单光子源是其中最重要的量子资源。将单光子源与光子芯片高效集成是光量子信息处理向大规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光量子技术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晶体基质中的有机染料单分子是一类性能优异的单光子源,具有尺寸小、易制备、低温下跃迁稳定、线宽窄等优势。双光子三维激光直写技术是一种三维图案转移技术,可直接在有机聚合物材料上形成具有三维微纳图案的光子芯片。若能将双光子三维
历史新课程明确了大单元教学目标,倡导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将重点集中在“整合学科大概念、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力”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开始走进历史课堂,并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鉴于此,本文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对历史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开展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宿主免疫稳态,菌群失调会诱发肠道局部炎症或全身系统性炎症,参与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膳食是塑造肠道菌群的主要可调节因素,也是影响慢性炎症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单一的食物组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促炎或抗炎效应,但日常的饮食是多种食物组分组成的混合膳食,且不同食物组分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探讨整体膳食的炎性潜能对肠道菌群的影
近年来,强耦合系统因其独特的性质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因为其不仅可以对开放系统中的量子力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实现对量子态的有效操控,为之后进行与之相关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目前,激子与表面等离激元之间的强耦合作用成为强耦合相关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主要是由于二者之间的强耦合作用在常温下即能发生,并且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已有的研究中发现表面等离激元与染料分子和量子点中的激子作用均出现
近年来,随着对开放量子体系研究的深入,非厄米体系中的拓扑相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厄米体系相比,非厄米体系对边界条件极为敏感,主要体现在体系开放边界条件下的能谱和体系的布洛赫能谱之间的巨大差别,以及本征态完全局域在边界上的非厄米趋肤效应。最近,这些非厄米拓扑效应在量子传感和放大中的作用受到广泛讨论,特别的,人们提出可以利用非厄米趋肤效应来实现拓扑保护的单向放大。然而目前关于单向放大体系的研究往往局限于仅
在微纳光学结构中合成等效磁场是一条实现光子调控的新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菱形晶格中,引入光子规范势使光子也能获得类似于电子在磁场中获得的Aharonov-Bohm(AB)附加相位,可以利用该相位实现光子的干涉相消构造AB cage,目前已在螺旋波导阵列、间接耦合波导、角动量辅助波导等多种波导体系中得到了大量研究。然而,在波导结构中引入光子规范势比较复杂,往往需要构建三维的立体结构,不利于光
背景:甲状腺干扰物(Thyroid-disrupting chemicals,TDCs)是一类破坏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稳态的外源性化合物。TDCs包括全氟化合物、溴代阻燃剂、有机氯农药、紫外吸收剂等,在水、食品和灰尘等多种环境介质中都可以被检出,对人群健康带来极大地威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TDCs暴露与人体甲状腺功能异常、大脑发育迟缓、免疫系统受损、心血管类疾病甚至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构建环境介质
干涉散射显微技术(Interferometric Scattering Microscopy,iSCAT)是一种基于光散射的成像方式,是无标记灵敏检测的强大工具。干涉散射显微镜通过引入额外的相干光束与颗粒的散射光发生干涉来放大微弱的散射信号,从而允许检测更小的散射颗粒。探测更小的纳米颗粒在生物学研究和工业产品检测上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干涉散射显微成像技术探测纳米颗粒时,背景散斑是限制探测灵敏度的主要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非线性物理现象已经成为探测原子或分子内部超快运动学的重要手段。与线偏光相比,圆偏光具有以下诸多优势:首先其可以避免光电子动量分布中的库仑聚焦效应,还可以比较容易和准确地标定激光强度。除此之外,由于其具有二维偏振面,还可以研究不同原子轨道对光电子动量分布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圆偏场作用下光子线性动量和原子轨道角动量对光电子动量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