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金融集聚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城市群之一,金融行业发展日趋成熟,金融集聚的趋势越发明显,北京、天津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另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高质量的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集聚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金融集聚现象在我国开始出现。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重要城市群之一,金融行业发展日趋成熟,金融集聚的趋势越发明显,北京、天津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金融中心。另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高质量的协同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撑,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探究京津冀城市群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对于推动京津冀地区金融
其他文献
2010年,中国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正式进入市场操作阶段,标志着我国长期只能买多不能卖空的“单边市”时代的结束。随着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范围不断扩大,融券业务交易量逐渐增加,卖空机制的作用逐渐显现。卖空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获利方式,即通过挖掘和传播公司负面消息而获利。不仅如此,卖空机制对各方参与者和整个市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卖空机制不仅有助于负面信息融入股价,提高市场对股票的定价效率,而且能够增加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经济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这种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又反过来制约着经济发展,目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2018年1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将环境保护纳入法律程序。企业作为污染物的制造者以及环境税的征税对象,自然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在环境保护大背景下,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环境税和企业创新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面对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政府和企业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环保产业所受的重视程度也空前提高。但近几年来,在金融政策收紧以及国有企业强势进入环保产业领域的影响之下,面临资源、背景的缺乏与发展瓶颈的民营环保企业寻求国有股权入股的现象屡见不鲜。因具有“逆生产性”和外部性特征,环保产品与创新的双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使员工持股计划作为协同推进国企改革的一种方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2014年6月,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为我们研究员工持股计划与上市公司绩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施员工持
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成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规制作为潜在的外在约束力量,能否助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如何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扣住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建设黄河流
企业经认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同时也受到了严格的监管,比如认定机构的审核、审计署的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专项审计等。取得资质的企业有保持资质的压力,也会有取消资质的威胁。而且企业一旦被取消高新资质将面临补缴税款、信誉丧失等问题。从逻辑上看,取得高新资质应该具有较强的治理效应。而从会计稳健性形成因素中的政治监管原因(通常监管者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监管者有动机让企业提高会计稳健
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承载着十四亿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共同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报告、文件中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美丽中国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从哲学角度看,这无疑是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的结果。马克思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企业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作为微观主体,是国家创新的主体,但是创新投入是一项风险高、不确定性强、周期长的投资活动,需要高管克服短视行为,提高冒险精神。而高管薪酬粘性作为具有非对称性特征的薪酬契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容忍高管在短期内的失败,存在典型的“奖优不惩劣”的特性,这消除了高管对创新失败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战略,并使其成为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和与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桥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从一种慈善方式演变为一种战略商业需求,一方面,企业可能基于自主性行为投资社会责任活动获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可能被动呼应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因为迎合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公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要求,还因为管理者在做出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决策时会参照其他企业,为了维护“面子”而
创新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件,是影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为了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我国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于2008年联合颁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税收优惠、现金补贴和融资贷款等方式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学术界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多数聚焦于研发创新活动,鲜有文献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公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