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的差异通常被认为是造成交际失败或语用误解最主要的原因,反映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有重要研究意义。拒绝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的一种,被定义为对说话者指令类行为(请求,建议,邀请,提供)的拒绝行为,从本质上说是伤害对方面子的,表现在言语上即是“威胁面子行为”(FTA)。因此人们通常借助拒绝言语策略。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及言语策略随文化的变化而变化。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汉语拒绝言语策略必然随之变化。因此对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白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变化进行探讨并探究汉语拒绝言语策略与中国文化变化的一致性,不仅可以得出汉语拒绝言语策略的最新特点,找出汉语拒绝策略的变化,同时可以进一步将言语策略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人们对中国价值观变化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在今日社会中文化本身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对文化的影响。
本文以电影会话为语料,对比1978-1988年(由于电影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以下简称八十年代)和2010&2011年(一零年代)两个时期的汉语拒绝言语策略。笔者挑出八十年代和一零年代中国社会生活题材类电影各十部,搜集其中的拒绝言语行为,并随机抽出拒绝言语行为各100条,主要参照Beebe,Takahashi,U1 iss-Welts1990年提出的拒绝言语策略研究框架进行对比研究。同时,以Faure& Fang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中国文化价值观正在不断变化,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特点,即在保留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同时,也不断融入西方文化价值观。基于言语行为与文化间的密切关系,本文在探究汉语拒绝言语策略三十年来的变化的同时,也探讨这些变化是否与先前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变化研究一致。在文化价值观研究方面,霍夫斯泰德与霍尔的文化维度研究意义深远。本文应用了其文化维度中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高/低权势距离和高/低语境来探讨汉语拒绝言语策略变化与中国文化变化的一致性。
研究表明,最新汉语拒绝言语策略与八十年代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直接拒绝策略增多,辅助语减少。间接拒绝策略虽然所占比例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其包含的下级策略内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各种策略的总体分布趋势却大致一致。在分析汉语拒绝策略变化与先前研究提出的中国文化变化的一致性时,笔者根据本研究得出的汉语拒绝策略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高/低权势距离和高/低语境三个文化维度方面的特征,结合霍夫斯泰德与霍尔的文化维度特点和先前其他研究总结出的以上三个文化维度的拒绝策略特征,推出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变化,再与先前研究中提出的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变化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了一致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