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枝木麻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次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短枝木麻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分布区的生境状况,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影响因素,为短枝木麻黄基因资源引进、评价、保存及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改良常规CTAB法提取短枝木麻黄基因组DNA,获得高质量的扩增模板:筛选出8对木麻黄AFLP引物组合,获得清晰的短枝木麻黄AFLP指纹图谱。 (2)短枝木麻黄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18个群体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55.59%、0.2113和0.3109,种级水平分别为1.7489、0.4130和0.5972。5号群体(18153种源,Ela Beach,Papua NewGuinea)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Ela Beach of Papua New Guinea可能是短枝木麻黄天然分布的一个中心。 (3)POPGENE分析表明,短枝木麻黄种总基因多样性为0.4126,其中种群内基因多样性为0.2113;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4878,群体间基因流(0.2625)较低,群体间分化较大。18个群体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种群内遗传变异分别为45.7%(p<0.0002)和54.3%(p<0.0002)。 (4)18个群体间遗传一致度为0.5880~0.9339,遗传距离为0.0684~0.5310。在阀值为0.34时,18个群体聚成3大类,国内对照种群41号(福建东山种群)单独聚成一类,5号(18153种源,Ela Beach,Papua New Guinea)、34号(18015种源,Chandipur,Balasore,Orissa,India)和23号(18154种源,Aklan,Panay Island,Philippines)聚成一类,其它群体聚成一类。短枝木麻黄种群间亲缘关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 (5)短枝木麻黄群体间遗传变异占较大比例(45.7%),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大,建议加强短枝木麻黄基因资源的多群体保护。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重点和优先生长表现好和和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群体(23号,18154种源,Aklan,Panay Island,Philippines;42,18086种源,Non Nuoc,Danang,Vietnam;46号,18355种源,Cotonou,Benin;36号,18119种源,Rameswaram,Tamil Nadu,India;40号,18288种源,Madagama,Sri Lanka;34号,18015种源,Chandipur,Balasore,Orissa,India;18号,18348种源,Kuantan,Pehang,Malaysia;5号,18153种源,Ela Beach,Papua New Guinea;33号,18014种源,Haingara,Balukhand,Orissa,India;39号,18287种源,Hambantota,Sri Lanka),采取种质资源优劣分类保存和引种试验地区优先保存,同时结合异地保存和室内保存等技术方法;开展短枝木麻黄种子园建设,确保我国短枝木麻黄种质资源具有较完整的遗传多样性。短枝木麻黄遗传改良潜力很大,要注重优良:遗传材料的选择和改良,开展种群内和种群间杂交育种,同时借助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加速育种进程,培育出生长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其他文献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的起始课.之前通过“图形的运动(一)(二)”,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方式,并能根据要求
期刊
为了解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遗传多样性,利用14对SSR引物对苇河青山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内38个无性系,共260个亲本及其自由授粉的21个半同胞家系,共146个子代进
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又名红掌、安祖花,为天南星科(Araceae)花烛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热带花卉。目前,大多数花烛品种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但是,花烛品种间基因型差异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森林的碳汇功能对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社会对碳汇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迫切。碳汇林业信息
虽然传统的场地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非常实用,但在许多规划设计项目中常常表现出主观性过强、定量分析不充分、无法完成海量信息的处理等等弊端。而GIS从问
84K杨是韩国培育成功的银白杨和腺毛杨(Populus alba×Populus glandulosa)杂种无性系,因其生长快、繁殖迅速等特点逐渐成为杨树基因工程的重要受体树种。本文以84K杨为实验
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作物耐盐性、有效利用盐碱土资源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当前,关于植物耐盐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生态学和生
土壤种子库和种子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植被更新和恢复、植被演替和扩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苗是植物更新的必经之路,也是植物种群恢复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