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是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发展和谋求商品花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近3年来对河北省野生花卉的调查,编制了河北省野生花卉名录,并对野生花卉原生地土壤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对9种观赏价值高的野生花卉,进行了人工繁育栽培技术研究,并在野生花卉化学控制栽培方面进行了技术和理论探索。(1)在对野生花卉进行界定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包括675种野生花卉的《河北省野生花卉名录》,并在名录中对观赏特性、生活型、生境、分布(含GPS定位)进行了记载,同时附部分彩色图片。(2)选择雾灵山(燕山山脉)和白石山(太行山山脉),对于与野生花卉人工栽培相关的重要生态因子——土壤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得到了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分析数据,并进行了比较,为引种栽培分布于不同土壤条件下各种野生花卉提供了基础性资料。(3)在河北平原地区成功引种了野生花卉金露梅、木香薷、地榆、柳兰、蓝刺头、蓝花棘豆、歪头菜、野西瓜苗、岩青兰,并对人工繁育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其中对地榆、柳兰、蓝花棘豆、歪头菜、岩青兰进行了盆栽试验,并研究了施肥对盆栽基质酸碱度和养分浓度变化的影响。在新的栽培基质中施肥时,约经15d完成肥料成分与基质的平衡过程。以后再次施肥时,pH值在施肥后呈现先下降后恢复稳定的规律,电导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无论是园土盆栽基质还是营养土盆栽基质,施肥后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pH值绝对值因基质而不同,园土基质的pH值总体高于营养土基质。电导率绝对值变化与基质种类无关。鉴于施肥后10d电导率明显降低,为维持基质中养分浓度的稳定,保证野生花卉生长发育所需养分的供应,施肥时期的间隔以5d~10d为宜。(4)为改善提高野生花卉的观赏价值,进行了人工施用矮壮素(CCC)对蓝花棘豆花序生长的试验研究,并探讨了人工施用矮壮素(CCC)对蓝花棘豆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含量变化,以及对叶绿素(Chl,chlorophyll)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uperoxide distimutase,EC 1.15.1.1)、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EC 1.11.1.7)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CCC具有降低蓝花棘豆IAA、GA含量水平的生理效应,可显著抑制蓝花棘豆花序生长,达到缩短花序节间长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