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北朝石窟艺术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的天龙山石窟是我国一座重要的佛教石窟遗存,在我国石窟寺传播发展的路线和佛教艺术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山腰处分布有25个洞窟,造像199尊。本文以天龙山东魏、北齐石窟,即第2、3、1、10、16窟为研究对象,其内有造像62尊。通过梳理佛教传入我国北方及其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在山西境内的传播发展,以及佛教石窟艺术传播的路线机制,以期探究天龙山石窟的开窟背景和选址于此地的原因考量,且佛教石窟艺术传播路线机制的探索,为讨论天龙山北朝石窟艺术特征作出了铺垫。天龙山东魏、北齐两朝的石窟艺术特征的得出运用了艺术学中造型艺术的分析角度,分别将天龙山东魏石窟与龙门北魏晚期、东魏窟比较,北齐石窟则与晋阳地区的其他造像、响堂山北齐窟和青州龙兴寺进行比较,从窟龛形制、题材内容、窟内装饰和造像特征等方面进行拆解细分,利用图表对比研究后,分析总结天龙山石窟在东魏、北齐时与同时代其他地区造像的共性和特性。结合以上两部分的研究可知,天龙山东魏窟继承了龙门北魏晚期、东魏窟的特征,而北齐石窟则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石窟造像特征呈现了同样的变化趋势,但是身形曲线更具动态,造像线条更柔和成熟,且面部表情中融入了人物沉思内省的精神气质和怜悯慈祥的情感关怀,以更贴近世人的气质形象传递佛教的精神。北齐是佛教造像特征的变化最为深刻的时代,其过渡性特征表现的十分显著,上承北魏的佛教理想世界,下启浓烈热情的隋唐之风。这部分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天龙山北朝窟所具有的特性,与其他同期造像的关系和对后世的深刻影响,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上述结论基础上,以魏晋南北朝历史为背景,从政治形势、统治阶级构成、统治者个人、经济特性、文化特质、南北画风和印度造像艺术影响等角度,综合挖掘天龙山北朝石窟风格形成的原因,本论文的第五章对此作了具体分析,这是本论文的另一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虚拟制造是指对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建模,形成一个可运行的虚拟制造环境,实现产品设计、性能分析、制造装配、质量检验全过程。发展我国虚拟制造技术应以企业的需求
目的研究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的制备工艺。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干燥法(方法一)和冻干法(方法二)制备注射用过氧化碳酰胺,对制得的产品以加速试验进行质量考察。结果方法一生产的
社会新闻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又多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等特点。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认识,各路媒体纷纷
医事法学专业在我国已开设了16年,其开设院校主要是医学院校,办学模式较为单一,有待改进。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开设医事法学专业对于培养复合型医事法律人才的不足之处,提出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逐渐成为身份验证技术研究的重点,彩色人脸识别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彩色图像相对于传统的灰度图像包含更多的信息,如何充分利用彩色人脸
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将传统声学成像和传统光学成像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利用生物组织的光吸收系数作为主要成像参数,因而具有高对
维修性问题是贯穿复杂装备全生命周期的基础共性问题,较差的维修性设计不仅增加装备的维护成本,而且降低装备的利用率。包含机电液子系统的复杂装备故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随着因特网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兴起,并形成了庞大的潜在商机.传统的营销渠道是从生产者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最后才到消费者的手上,在流通渠道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物
1946年《哈尔滨市施政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建立国家政权积累经验,在中心大城市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管理政权的初次尝试,是对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