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危机全球性扩张,公允价值受到了经济学界的质疑。稳健性会计原则再次成为经济学界,尤其是会计学界的关注。在我国,稳健性会计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历程,但是利用激进会计方法乃至利润操纵手段获取非法资源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尽管国外就稳健性原则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我国经济体制、制度环境与国外存在着很大差别。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依然处于转型时期,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偏低,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时,我国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上市公司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这就使得国外实证结论难以直接移植到国内,无法解释国内各种怪异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我国特殊的市场背景来探讨集中股权结构下的代理冲突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深化会计稳健性的动因解说,为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实现“掏空”并隐藏掏空动机和后果而毁损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实证依据,也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稳健性会计制度管制的动因,为客观评价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集中关注集中股权结构下的两大代理冲突,即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以及控股股东和债权人两大代理冲突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探讨外部治理环境的改善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具体可细化为以下方面:(1)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代理冲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该问题主要探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对稳健性会计信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同控制权水平以及不同公司产权性质对上述问题的影响;(2)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债权人代理冲突对会计稳健性影响。这一问题关注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和债权人代理冲突的集中体现,即公司的过度负债行为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公司产权性质、银企关系、预算软约束等对过度负债和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影响;(3)治理环境对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该问题主要关注治理环境的改善是否提高或降低会计稳健性程度,进而为投资者保护程度和财务会计信息存在互补关系或替代关系提供实证依据。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就现金流权比例和会计稳健性关系而言,当我们采取全部样本进行考察时,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并不能提高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程度。进一步的分组研究发现,当实际控制人处于低控制权水平时(样本控制权比重小于控制权中位值),现金流权比例越高,则该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程度越高,但是,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控制权高于中位值时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比重并不对亏损或盈利的反转速度产生影响。此外,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不同,现金流权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其中,国有控制上市公司中现金流权对会计稳健性起着损害的作用,但是私人控制上市公司中现金流权却对会计稳健性起着提升作用;(2)就控股股东二权分离程度和会计稳健性关系而言,当我们采取全部样本进行考察时,二权分离程度并没有明显损害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程度。进一步的分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控制权程度下,二权分离程度和会计稳健性程度存在着差异,其中,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处于高水平状态时,其二权分离程度越高二权分离程度对会计稳健性程度的损害越严重。但是,当控股股东处于低控制权状态时,鉴于其他相对控股股东的制衡,控股股东的二权分离程度并没有明显损害会计稳健性程度;此外,控股股东属性不同,二权分离程度和稳健性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其中较之私人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二权分离程度对会计稳健性的损害更高,从而证实了政府的“掠夺之手”命题。(3)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代理冲突表现为控股股东存在着过度负债动机和行为。为此,我们预期公司的过度负债行为和会计稳健性呈现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假设。除此之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性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承担的政策性负担进一步会影响着公司过度负债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4)鉴于我国不同地区治理环境的差异,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治理环境下投资者保护程度和稳健性会计信息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保护程度和稳健性会计信息存在替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