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治纲认为“70后”是当代文坛上日渐显现的一支较为活跃的写作队伍,他们并没有沿袭“60后”那样热衷于追逐宏大意义的构建,也不会对当代繁复喧扰的消费市场进行迎合,他们只是凭借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经验自觉地构筑出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天地。这样的审美理想体现了对人性的肯定与珍视。洪治纲肯定的“70后”作家群体是以“70后女作家”为主体的。“70后女作家”自觉地对日常生活的诗学化重塑为文本带来了一次质的提升,结合后现代语境中的生存论诗学,她们的这种选择无疑是一次合理的尝试。 本文主要以诗化视角作为立足点,以在新世纪仍具有创作生命力的“70后”女作家为对象,对她们在新世纪后出现创作转向的原因及其体现进行了简要有序的分析。吴晓东认为诗化小说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构造之中,大体集中在语言、文章结构、小说的艺术思维、象征性意境的构造等几方面上。诗化小说要求语言要具有诗化特征,文章的情节要具有散文化特征,艺术思维要有抽象特点,用意象构成情境,构成抒情的氛围。这些艺术特色在“70后”女作家新世纪以后的小说创作中皆有所体现,与此相较,“70后”女作家的小说更加符合当代的审美,是在生存论诗学下保持着诗化特色的小说建构,从另一个角度上说,“70后”女作家在新世纪转型后的创作无疑是对诗化小说的一个延伸。 本文在绪论中概述了选题意义、“70后”女作家的研究现状以及对“70后”女作家、“诗化小说”的界定。正文一共分为四大章。第一章从消费主义狂欢后的潜在回归与女性自我灵魂的深度救赎两方面解析了“70后”女作家在新世纪以后的写作中出现诗化转向的动因,第二章介绍了这一群体的创作之所以会向诗化转向的潜在因素,分别为传统诗性文化的秉承特质,文学自身的发展本质,女性内在的抒情特质。第三章从创作的主题意蕴上分析了“70后”女作家在新世纪以后创作中的几大主题:日常生活的诗意流淌;理想故乡的心灵栖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边缘她者的细腻观照。第四章从艺术层面对其创作进行结构,分为多样的叙述文本,意象的灵活运用以及诗美语言的建构三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