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均衡化”宗旨的提出,公共服务的公平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如何实现不同区域间的公共资源配置平等,是一个非常现实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类型区域人口变动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间的关系,也即人口如何影响公共资源的供和需两方面,以及这种影响有何区域差别。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按照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将全市划分为核心区、边缘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四个不同区域类型。通过研究不同类型区域公共资源配置和人口之间的主要矛盾,探索不同的人口发展状况对公共资源供需的要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以各不同区域类型的人口概况以及人口规模与公共财政支出间的关系为分析背景,分别选取静安区(核心区)、普陀区(边缘区)、闵行区(近郊区)为典型代表,从三区人口规模、结构、分布出发,分析其在公共卫生资源、教育资源、养老资源的配置状况,找出其不足和短缺,以探索不同类型区域间公共资源供需的差别。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一)不同类型区域的人口规模与公共资源配置存在不协调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近郊区和远郊区。由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额引起。由于公共资源的供给依据户籍人口数量进行配套,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近郊区和远郊区公共资源出现短缺。(二)不同类型区域的人口年龄结构与公共资源配置存在不协调现象。这一现象主要出现在公共教育资源和公共养老资源上。核心区的高中教育资源出现闲置,近郊区的托幼和小学资源出现紧缺,以及各区域同时出现的养老资源短缺都属于人口年龄结构和公共资源不匹配现象。(三)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均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配置的主要矛盾在不同类型区域是不同的。核心区主要表现在旧式住宅由于公建配套规划不完善引起的人口与资源分离;近郊区主要表现在大量优质资源集中在人口稠密地区,偏远地区公共资源稀少;边缘区主要表现在局部地区的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一致,部分资源偏向集中于该区域的某一块地区。由于不同区域类型拥有不同的历史基础、不同的人口状况、不同的局限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解决公共资源与人口矛盾的主要路径和方法不尽相同:(一)核心区公共资源基础优越,人口变动稳定,因此适量增减和调整公共资源的数量和分布即可满足人口需求。同时核心区老年人口比重最高,公共养老资源十分紧张,又囿于土地资源紧张,用其他形式的养老服务替代机构养老或成为其解决方法。(二)近郊区公共基础薄弱,人口增长速度迅速。因此近郊区一方面要观察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的变动,另一方面要铺展和延伸公共资源的分布点。使公共资源的发展不偏离人口发展的方向,并适当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三)边缘区介于核心区和近郊区之间,发展层次各异。因此边缘区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对于那些公共资源基础雄厚,人口变动稳定的边缘区,可以采用核心区的发展模式,而对于公共资源基础脆弱,人口变动剧烈的边缘区,可以采用近郊区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