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行为人在发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况屡屡出现,给被害人生命及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一方面,交通肇事会给公共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另一方面,行为人逃逸后,对司法机关破案和被害人及其家属寻求刑事或民事赔偿增加了难度。为此,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加大打击力度显得尤为必要,我国现行立法中,也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做了全面具体的认定,但遗憾的是,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立法规定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性,刑法第133条与《解释》就存在定罪和量刑的冲突,又如对交通肇事逃逸所侵害的法益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而且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共同犯罪的理解也存在争议,这些问题给司法机关在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时带来了司法难度,因此,系统全面的研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不仅有利于统一交通肇事逃逸理论争议,而且还能为指导司法实践。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逃逸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主张应从逃避救助义务角度定义“逃逸”行为;对逃逸行为进行了三种不同种类的分类,分析了逃逸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二部分,将交通肇事逃逸分为一般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两种情形论述。针对交通肇事一般逃逸的性质,笔者认为,交通肇事单纯逃逸行为应该既不符合量刑情节也不符合定罪情节,而应该将其单独刑法否定性评价,另外,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概念、性质做了全面的阐述。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情节加重犯,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应该是先前肇事行为中的被害人。并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与遗弃罪、故意杀人罪之间的关系,在考察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做了全面的区分。第三部分,论述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特征,并讨论了过失共同犯罪问题。第四部分,认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中存在自首情形,并且根据不同自首情形分析了成立自首的条件。第五部分,探讨了我国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构想。
其他文献
<正>一、高中体育与健康"团队积分"教学评价法的提出高中体育与健康"团队积分"教学评价法的基本思想是:以创建选项班级学习团队,营造新颖的体育学习气氛为基础,以变"个人独立
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及文献研究法构建了变革型领导、内在动机及创造过程参与三要素间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以孟加拉国吉大港出口加工区的知识型员工为案例,对提出
药品的效益风险评价是保证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科学、综合、统一的评价方法和框架尤为重要。本文从监管机构、行业组织以及企业3个角度,分别阐述国外药品效益风险
针对元坝超深井试气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块储层特点,优化得到抗温170℃的有机酸盐完井液配方:HCOONa(密度1.30g/cm3)或HCOONa、HCOOK复合盐(密度1.50 g/cm3)基液+0.5%改
临床实验室是以诊断、预防、治疗疾病或评估健康状况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评价在临床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法对医学院学生进行观察,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课堂评价。结果实习学生自评,对教师的仪表行为,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IR)情况。方法:对64例脂肪肝患者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脂肪肝糖耐量正常组(NGT)和异常组(IGT),
分别以一次沉淀法、沉积沉淀浸渍法及直接混合焙烧法制备了Cu O/Ce O2-Mn Ox催化剂,并运用XRD(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H2-TPR(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
目的:特发性无精及严重少精患者Y染色体末端AZF基因微缺失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对107例无精及严重少精患者及20例有生育能力的正常男性进行Y染色体SRY、AZFa、AZFb、AZF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