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九鼎投资挂牌新三板,成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PE机构,截止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的PE机构已达26家,其中包括九鼎投资、中科招商、硅谷天堂这样的大型PE机构,也包括如富海银涛、拥湾资产、麦高金服这样的小型PE机构。2015年新三板全部挂牌公司中,市值前十名中有六家PE机构,挂牌PE机构融资金总额为294.27亿元,占到新三板融资总额的近四分之一。2015年,PE机构在新三板及资本市场中成为重要力量。一方面,在示范效应下,PE机构纷纷寻求挂牌新三板;另一方面,已在新三板挂牌PE机构自身业务模式转变、巨大的融资效应与新三板服务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的定位存在着矛盾,2015年末监管机构叫停PE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及已挂牌PE机构后续融资。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PE机构挂牌新三板出现如此重大政策变更。综上,梳理PE机构在新三板挂牌动机、作用、挂牌后的市场表现,对挂牌PE机构估值问题、融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PE机构在新三板市场中的监管政策,对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完善新三板乃至资本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在新三板挂牌的PE机构为研究对象,对挂牌及关注度情况、交易方式、募资情况、资产管理情况、股权基金投资情况、项目退出情况、在管项目情况、在管项目退出情况、估值情况进行多维度研究。作者认为PE机构在新三板挂牌的动机包括其所管理基金的有限合伙份额退出压力、资金募集压力、实现自身实力提升和难以主板上市。而新三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在该部分,对PE机构挂牌过程中,以所管理有限合伙基金有限合伙份额转增股份进行专项讨论。PE机构新三板挂牌后,如九鼎集团、中科招商这样的大型PE机构,募集大量资金,并实现了业务类型的转变。但挂牌PE机构总体上仍面临着所投资项目退出难的传统问题。同时,其在管项目估值方法为选择基准日,以上市公司中可比公司市盈率为基础,根据预计上市时间确定折价率。该种静态估值方法因可比公司选择、预计上市时间存在较强的主观性,所投项目财务资料存在不真实的可能性,决定了其具有不准确性。作者提出,应加强在管项目估值信息披露,并在信息披露文件中进行风险提示。最后,本文指出,新三板挂牌PE机构自身业务模式转变、巨大的融资效应与新三板服务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的定位存在着矛盾,并导致监管机构对PE机构挂牌新三板及后续融资暂停。对此,作者主张,监管政策制定应坚持新三板市场化和开放性原则加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