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西南地区深部岩石在高温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研究不足的现状,本文拟通过高温加热装置、静力学设备和霍普金森压杆,以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作用下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成果:(1)通过XW7L-12箱式电阻炉对矽卡岩石进行高温加热(25℃、200℃、400℃、600℃、800℃)处理,测定并分析了矽卡岩基本物理参数(密度、波速)的温度效应,观察并对比了经过高温作用后的矽卡岩石试件的表观颜色和表观裂纹的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西南地区深部岩石在高温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研究不足的现状,本文拟通过高温加热装置、静力学设备和霍普金森压杆,以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作用下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成果:(1)通过XW7L-12箱式电阻炉对矽卡岩石进行高温加热(25℃、200℃、400℃、600℃、800℃)处理,测定并分析了矽卡岩基本物理参数(密度、波速)的温度效应,观察并对比了经过高温作用后的矽卡岩石试件的表观颜色和表观裂纹的数量、长度与常温试件的差异。(2)通过恒应力压力实验机对高温自然冷却和高温水冷却的矽卡岩,展开了单轴压缩实验研究,得到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并分析了矽卡岩石的静力学指标(峰值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等)以及破坏形态随温度和冷却方式的的变化规律。(3)基于霍普金森压杆的单轴冲击压缩和劈裂实验,探究了经过高温作用(25℃、200℃、400℃、600℃、800℃)后的矽卡岩在不同冲击荷载(0.8MPa、1.0MPa、1.2MPa)作用下,其动力学指标(动态抗压强度、动态抗拉强度、动态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和破坏形态的变化规律,推导得出了应变率与冲击速率和温度间的经验公式;从能量角度探究了动载实验中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岩石的宏观破坏特征,与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应的对照。(4)通过XRD矿物分析技术和SEM扫描电镜技术,从碎片的断口形貌特征和主要矿物成分变化两方面,对高温作用下的矽卡岩石的微观结构特征展开了研究,并将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与矽卡岩石宏观破坏特征与进行对照,从微观角度解释了矽卡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力学性能劣化的现象。
其他文献
目前,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用地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主要途径。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轨道交通工程。软粘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建成后的地基
专书语法研究是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各个时代专书语法的梳理有利于我们系统地了解汉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本篇论文选取了明清之际谈迁的史料笔记《枣林杂俎》的副词作为
采用SDS法、溶菌酶法、氯化苄法、试剂盒法和改进CTAB法五种方法分别提取发酵肉制品中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结果分别经过核酸蛋白分析仪、电泳以及RAPD检测,通过DNA的纯度和
在生成语言学文献中,出于对照研究的需要,研究者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合语法的句子,因为它们不表达任何意义。但是这种不合语法的句子难道真的没有意义吗?是不是有的不合语法的句
卫匡国是意大利早期著名的传教士汉学家,他的中国历史研究代表作品《鞑靼战纪》,是一部17世纪时期用耶稣会传教士的视角去再现明清交替时期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著作,具有跨文化
该翻译为英译汉实践,原文选自马克·沙利文的小说《血色天空下》。沙利文以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为创作背景,以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为创作依据,通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向读者呈现了一
目的:P.gingivalis是公认的牙周可疑致病菌之一,并且可广泛内化入各种宿主细胞内,从而与全身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显示P.gingivalis可协助HIV-1进入Hela上皮细
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微生态群落组织和功能,从而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细菌相互作用代价较高,随着高通量测序数据的日益
分子印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该技术以目标分子为模板,通过加热、氧化还原等方式引发单体和交联剂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聚合物,然后洗脱模板,得到具有三维立体空腔的聚合物(MIPs)。由于聚合物模拟了抗原-抗体的识别原理,因此又被称作塑料抗体。相比抗原-抗体,聚合物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稳定性高、合成成本低等优点。碳材料由于制备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催化降解、生物分
在外语学习的发展阶段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难免会犯各种语言错误。纠正性反馈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有效工具,而且对于学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有着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