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内毒素血症肝脏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是脓毒症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是由于血中或病灶内的细菌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至血液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衰竭而发生死亡。内毒素血症发展中,肝脏内炎症激活和相关肝损伤机制是内毒素血症早期发展及后续全身炎症反应激活放大的关键机制。内毒素血症早期调控肝内免疫细胞空间分布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是亟待回答的关键问题。目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内毒素血症早期及肝脏功能障碍不同时期的肝实质细胞和肝非实质细胞进行测序,了解肝细胞在肝损伤进程中不同状态的转变,寻找新的预防与治疗内毒素血症肝功能障碍靶点。方法:(1)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的建立与验证:采用6-8周龄雄性C57BL/6J品系小鼠构建对照组、Poly(I:C)组、LPS-3h组与LPS-12h组,各组模型构建干预方式如下(1)对照组:腹腔注射PBS(11ul/g体重)10小时;(2)Poly(I:C)组:腹腔注射poly(I:C)(1ug/g体重)7小时后腹腔注射PBS(10ul/g体重)3小时;(3)LPS-3h组:腹腔注射poly(I:C)(1ug/g体重)7小时后腹腔注射LPS(10ug/g体重)3小时;(4)LPS-12h组:腹腔注射poly(I:C)(1ug/g体重)7小时后腹腔注射LPS(10ug/g体重)12小时。模型验证:各组干预完毕后观察小鼠应对刺激的反应,control组与Poly(I:C)组小鼠精神状态好灵活度高,LPS-3h组与LPS-12h组小鼠行动明显迟缓,反应明显迟钝但未达到休克状态,则视为模型构建成功。(2)内毒素血症小鼠早期肝脏功能、形态学与巨噬细胞浸润分布检测:(1)利用血清酶学法分别检测对照组、Poly(I:C)组、LPS-3h组与LPS-12h组外周血血清中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浓度,探讨内毒素血症早期对肝功能的影响。(2)分离对照组、LPS-3h组和LPS-12h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后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切片中肝细胞核固缩与核溶解情况,探讨内毒素血症早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3)分离对照组、Poly(I:C)组、LPS-3h组和LPS-12h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巨噬细胞(F4/80+)的数量与分布,探讨内毒素血症早期小鼠肝脏中巨噬细胞数量与分布的变化。(3)单细胞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1)单细胞测序样品制备:采用灌洗消化法与差异离心法分别制备对照组、LPS-3h组与LPS-12h组的小鼠肝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的单细胞悬液用于单细胞测序。(2)单细胞转录组下机数据细胞亚型鉴定:主成分分析通过使用前40个主成分维度进行数据降维,并以区分度为0.3进行细胞分群,利用函数“Find All Marker”(min.pct=0.25,logfc.threshold=0.25,only.pos=TRUE)对每个细胞亚群的特征基因进行筛选,通过特征基因鉴定内毒素血症早期肝内细胞异质性。(3)功能富集:使用各细胞亚群特征基因通过GO与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使用,探讨内毒素血症早期肝脏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不同细胞亚群功能差异。(4)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采用R包cellchat“version 1.1.0”对肝脏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不同亚群进行细胞间通讯分析。结果:1.内毒素血症小鼠早期肝脏功能受损及组织形态改变(1)血清酶学检测结果发现LPS-3h组与LPS-12h组相比对照组与Poly(I:C)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LPS-3h,LPS-12h VS control,Poly(I:C),57.0±10.7U/L,75.7±18.2U/L VS 31.0±2.7U/L,27.8±2.1U/L),谷草转氨酶浓度(LPS-3h,LPS-12h VS control,Poly(I:C),188.2±58.4U/L,240.8±60.5U/L VS126.2±40.7U/L,144.8±41.8U/L)均显著升高(P<0.05);(2)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LPS-3h组与LPS-12h组相较于对照组,肝细胞核固缩与核溶解的比例(LPS-3h,LPS-12h VS control,17.38±5.28%,24.98±6.28%VS 1.56±0.27%)显著上升(P<0.001)。2.内毒素血症小鼠早期肝脏组织的巨噬细胞浸润变化(1)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LPS-3h组与LPS-12h组的肝非实质细胞相较于对照组,巨噬细胞的构成比明显升高;GO/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LPS-3h组与LPS-12h组的肝内巨噬细胞相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促炎、吞噬和髓系细胞招募相关功能上调(P<0.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PS-3h组与LPS-12h组相较于对照组、Poly(I:C)组,巨噬细胞(F4/80+)数量(LPS-3h,LPS-12h VS control,Poly(I:C),156.23±54.85,245.96±38.74VS 82.34±3.92,89.41±8.47)显著上升(P<0.001)。3.肝细胞表型转换通过CCL2介导巨噬细胞募集和肝脏损伤(1)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细胞通讯结果显示,LPS-3h组与LPS-12h组中的促炎型巨噬细胞是与肝实质细胞相互作用强度最高的细胞亚型,CLL2-CCR2是细胞间相互作用最强的配受体对;(2)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LPS-3h组中肝细胞是CCL2的主要表达细胞,LPS-3h组中促炎性巨噬细胞是CCR2的主要表达细胞。结论:(1)内毒素血症小鼠早期存在肝脏受损及巨噬细胞浸润;(2)肝细胞表型转化释放CCL2是促进内毒素血症小鼠早期肝脏巨噬细胞浸润的重要机制之一。图50幅,表8个,参考文献114篇
其他文献
造血是脊椎生物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之一,发生在生物体内的每一个瞬间,造血功能产生的细胞也在生物体日常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造血的秘密被逐步挖掘出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如何在体外实现整个造血的过程。这一研究几乎直接等同于能否在体外大批量生产血细胞,大多数的血液相关疾病存在的难题也会因为这个研究的成果迎刃而解。斑马鱼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模式生物,与其相关的研究覆盖各个方面,在此之前,与斑马鱼造血功
学位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范畴,明确提出糖尿病前期广泛存在“湿热致瘀”病机演变特点,即湿热、痰浊、瘀血三者随着病程发展依次迭代,而非次第取代,治疗应当以卫气营血系统论为指导,采用“上下分消、气血同治、消瘀透热”法,由此拟定经验方化瘀温胆汤治疗糖尿病前期,可为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信息交互、安全驾驶、通信效率等在内的一系列车载业务带来了诸多问题,车载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给网络带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计算密集型和时延敏感型的业务,对网络的存储和计算能力都是严峻的挑战。车辆边缘计算(Vehicular Edge Computing,VEC)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模式,通过将计算任务卸载到VEC服务器上来提高车辆的通信服务质量。然而,VEC
学位
<正>美国著名的课程专家泰勒说过:"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结合生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整合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建构特色。江苏省口岸中学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有着勇于改革和实践的优良传统,现结合学校的办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打造特色高中教育。
期刊
该文把糖尿病放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之下进行深入探讨,从人本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3个角度认识糖尿病的发病,认为糖尿病与人本身、当前时代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密切相关。
期刊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51岁,因“突发胸闷心悸3 d”于2021年2月20日入院,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胸闷心悸,伴后背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头晕、黑朦,无大汗,无压榨感,症状时轻时明显,伴上腹胀,入院2 d前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90 bpm,予以口服利伐沙班片(15 mg,1次/d共2 d),入院复查心电图,
期刊
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学习共同体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挑战性问题的设计,是深度学习的“脊梁”,撑起了有效而真实的课堂。本研究从挑战性问题的产生背景出发,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设计挑战性问题,并简要指出挑战性问题的基本特征。挑战性问题的精准设计,激发了学生认知内驱力,形成新的知识联结,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有“深度”的学习,继而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准备。
期刊
本文从古代及现代中医对脾瘅的认识出发,总结笔者在临床中辨证使用经方治疗该类疾病的经验,分别选取了防己地黄汤、猪苓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等4个经典方剂治疗脾瘅病,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随诊时间最短15 d,最长3个月,已监测血糖未见异常,说明经方治疗脾瘅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脾瘅(糖尿病前期)开拓了新思路、新方法。
期刊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完美契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同时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变化。文章以《托媒》英译本为例,以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作为切入点,对于译本中的错误案例进行分析,适当结合功能翻译理论,对文学作品的翻译特点及可行性加以鉴赏和分析。在翻译中国本土文学作品时,译者要独具匠心,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同时,贴近本土百姓的表达习惯与感受。
期刊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长,业务领域持续拓宽,特别是涌现出了一批合作效益良好、农户收益显著、运行机制合理、社会影响较大的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并带动了农业农村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与革新。在当前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产经营型农民合作社应发挥自身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及时为自身植入“数字化”基因。生产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