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彼此间的联系逐渐密切,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壁垒不断被打破。加之现代社会的不断成熟,大众媒体的日益兴盛,“全球化”俨然成为当今国际传播、对外传播无法回避的现实语境。也正是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整个国际传播语境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特征。但是由于媒体资源占有量不均,当前的国际话语权依旧掌控在西方媒体的手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这种不平衡的传播秩序中占据一定地位,获取更大话语权,必须重视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和包括国家形象在内的国家软实力的建构。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常常依靠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渠道实现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而这些大众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影像、图片等视觉符号传播信息。图片直观、真实、形象的叙事能力显而易见,更为重要是图片具有无编码性。正是这一特性使其在增强新闻真实性、自然度的同时,还将符号的明示义与暗示义蕴含其中,以此在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中暗含国家理念与意识形态,在具体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不仅是国家软实力水平的彰显,还是其国际传播能力的体现。本文以北京APEC会议的网络图片传播为例,基于视觉符号的理论视角,依据索绪尔的双轴分析模型和罗兰·巴特的意义分析模式,探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揭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家形象自我塑造与他者建构之间的异同表征,进而探寻视觉符号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本研究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第1-2章,其主要内容是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概括评述的基础之上,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系统梳理本研究涉及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厘清研究思路,明确文章主要架构。第二部分就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即第3-5章。主要是依据索绪尔的双轴分析模型,从明示义、暗示义两个层面,基于中外媒体关于2014APEC会议的网络图片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和他者塑造的视觉符号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的双重维度地探析,明确其整体印象与细节特征。并基于三、四章的研究,探析中国国家形象自我建构与他者塑造在视觉符号层面呈现出的相同与差异之处,简要概述了其深层原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碰撞,我形象、他形象与错位形象的多维建构与联系。第三部分为文章的总结部分,即第6-7章。这一部分,概括总结全文研究内容。依据全文分析,有针对性地指出视觉符号视阈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传播策略:运用视觉符号,塑造国家形象;丰富中国符号,传递国家理念;优化符号组合、注重视觉符号技巧,讲述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