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城市文学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城市文学产生的背景,并根据城市文学作品的文本,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出城市文学的主题:金钱批判与道德批判,现代城市的礼赞与城市没落的挽歌。中美方面各选出两个典型城市:北京与上海,纽约与芝加哥。本文选出以这些城市为描写对象的作品进行比较论述,得出结论。全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是城市文学概述;其次是城市文学的主题分类;然后是城市文学作品中人物分析;最后论述了城市文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一部分论述了城市文学的定义。本文将“城市文学”与“都市文学”、“市民文学”进行比较,找出城市文学的独特性。接下来从社会经济与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城市文学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具体论述做出铺垫。第二部分对城市文学进行主题分类。主题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分别是批判与赞美。首先以《骆驼祥子》和《嘉莉妹妹》等作品为代表,分析金钱批判和道德批判主题的表现。其次是以惠特曼与桑德堡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对大机器工业背景下的纽约与芝加哥的赞美。同时,以上海“新感觉”派为代表的作家群赞颂城市的“纸醉金迷”。除了批判与赞美两种态度之外,还有一部分人怀念城市往昔的繁华与高贵,对城市的发展现状唏嘘不已。本文以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与美国女作家伊迪斯的《纯真年代》为研究对象,从她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的身世际遇入手,比较论述两位女作家对上海与纽约的爱与恨。第三部分是城市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本文分别选取了城市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类人:市民、新兴的资本家与城市外来者,结合老舍、茅盾、德莱赛等中美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是城市文学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对城市文学的研究强调研究城市文学的本体价值,城市文学不再作为乡土文学的“他者”而存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与审美价值。通过中美城市文学的对比,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