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与启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初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新世纪伊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的倡导,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正是在这种前所未有的期望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但是,新课程体系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需要以已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通过扬利与除弊、继承与发展、重构与完善的变革方法逐渐形成,因此,对我国以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进行总结与评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使我们联系历史更好地理解、更加理性地看待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白应该继承些什么,怎样继承,应该改造些什么,怎样改造,从而最终走向一条科学合理、充满潜力的创新之路。 课程改革是一个多层面、多要素渐进互动的发展过程,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致经历了恢复与起步、兴起与发展以及改革的全面深化三个阶段。同时,课程改革又是一项内涵丰富、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课程研究、课程管理、课程体系、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变革。在对近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因与条件、范围与过程、策略与方法以及理论与实验研究进行认真回顾与梳理的基础上,透视出其所蕴涵的种种日益成熟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课题;同时也应冷静地认识到,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打着社会和教育新旧更替的烙印,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近20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既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许多的经验与指南、问题与教训,也留下了许多研究与思考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首先需要确保课程理念的正确,必须随时改革陈旧过时观念,这就要求课程改革不仅有成熟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科学的实验支持,从而提高课程改革的理论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走一条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的道路;课程改革在其渐进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继承与借鉴、发扬与变革、理想与现实等的关系,把握改革的整体性和持续性;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健全合理的体制做保证,同时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应同步进行;课程整合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逐渐为人们所关注,它要结束的不仅是一种分割、分离、彼此对立的状态,更是要结束人们长期以来的一种旧有课程理念和思维方式。 本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每一阶段的改革内容与特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 第二部分是对2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析。从课程理论研究、课程体系建设以及课程实验等方面入手,对2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客观的分析。 第三部分初步阐发了2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对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示与思考。
其他文献
煤焦化过程中,热管余热锅炉可回收焦炉烟气余热,生产出低压的过热蒸汽,然后配套使用螺杆膨胀动力机进行发电。对这一新型余热回收发电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以年产100万t的中
<正>人们往往对并不熟悉的事或人,会产生一种并不自知的偏见,或套用时髦词汇,称之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源于西语stereotype,原意是铅板印刷,引申出了"一成不变的看法"这
傅惜华是我国著名的俗文学研究专家及藏书家,他的俗文学研究涵盖了中国的古典戏曲、曲艺、小说等多个学科,此外,他对民间美术的研究也成就斐然。本文全面总结傅惜华对俗文学等研
<正>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房地产市场"救市"的呼声时时传来,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与之相适应,各种需要救市的证据和迹象不断涌现,如断供以及由其可能引起的金融危机,而美国政府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的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德油5号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和3个综合管理处理(分别用CK、FFP、OPT1、OPT2和OPT3表示),通过两年小区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中医医院就
甲状腺术中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喉返神经损伤,其造成的术后声音嘶哑或失声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给予运动神经一定强度的电刺激,获得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反馈信号
目的总结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并探讨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与自身免疫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12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兴起,广大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语文教学目标、内容、语文教学方式、学习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