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MRCP评价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常见解剖变异及其发生率,对国际常用分型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比较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变异率;探讨肝内胆管和胆囊管变异与胆系梗阻性疾病(胆石症、胆管癌)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临床可疑胰胆系疾病而申请行MRCP检查者246例,其中男137例,女109例,年龄13-87岁,平均62.2±15.5岁。所有病例经胆囊切除术或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证实。采用Siemens1.5TAvanto SQ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腹部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检查前嘱被检者禁食、禁水8h,先行采集冠状位T2WI、轴位T1WI和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以此定位胰胆管成像扫描。MRCP检查采用加呼吸门控、脂肪抑制、流动补偿及图像预饱和技术,行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二维(2D)数据采集和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HASTE)三维数据采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源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在双盲情况下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对MRCP图像进行评阅,分析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变异类型并明确疾病诊断,如有意见不一致,共同探讨取得一致性诊断意见。本文参照Vijay Sharma、Jin Woo Choi等对肝内胆管变异的分型标准,依据右前肝管、右后肝管的分支模式,以及左肝管的一级分支和副肝管存在与否,将其分为:Ⅰ型是标准解剖,即肝总管由左肝管和右肝管汇合而成,其中右肝管由引流右前叶(V段和VIII段)的右前肝管和引流右后叶(VI段和VII段)的右后肝管汇合而成。Ⅱ型是三分叉,即肝总管由右前肝管、右后肝管和左肝管共同汇合而成。Ⅲ型即右后肝管异常汇入,依据右后肝管的汇入模式分为Ⅲ A型(右后肝管汇入左肝管)、ⅢB型(右后肝管汇入肝总管)和ⅢC型(右后肝管汇入胆总管)。Ⅳ型是指存在副肝管,依据副肝管的汇入模式分为Ⅳ A型(副肝管汇入右肝管)、 Ⅳ B型(副肝管汇入肝总管)和Ⅳ C型(副肝管汇入左肝管)。Ⅴ型是指II段和III段的段级胆管分别汇入右肝管或者肝总管。通过观察胆囊管的长度、形态、走行、汇入肝外胆管的方式和汇入部位,依据Taoureal、KWon等对胆囊管变异的研究,提出胆囊管变异的分类标准如下:I型:胆囊管高位汇入左、右肝管分叉处;Ⅱ型:胆囊管低位汇入肝总管(肝总管与胆总管的长度之比大于1);Ⅲ型:胆囊管旋前或旋后绕过肝总管汇入其左缘;IV型:与肝总管并行2cm以上;V型(其它特殊类型)包括短胆囊管(<5mm),胆囊管负角度汇入和囊状扩张。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6例行MRCP检查者中有8例因肝内胆管显影不完全,不能判断其分支模式被排除。能清晰显示肝内胆管解剖关系者共238例,有42.9%(n=102)的病例肝内胆管的解剖是典型的,30.7%(n=73)的病例呈三分叉,7.1%(n=17)的病例右后肝管汇入左肝管,7.1%(n=17)的病例右后肝管汇入肝总管,0.4%(n=1)的病例右后肝管汇入胆总管,6.3%(n=15)的病例副肝管汇入右肝管,2.1%(n=5)的病例副肝管汇入肝总管,2.5%(n=6)的病例副肝管汇入左肝管,2.1%(n=5)的病例II段和III段胆管分别汇入右肝管或者肝总管。在肝内胆管变异的136例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26例,无肝内胆管结石者110例;有胆管癌者10例,无胆管癌者126例。在肝内胆管常型的102病例中,有肝内胆管结石者9例,无肝内胆管结石者93例;有胆管癌者6例,无胆管癌者96例。比较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常型患者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率,经χ2检验,χ2=4.924,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肝内胆管变异者发生肝内胆管结石的概率较无变异者高。比较肝内胆管变异与肝内胆管常型患者发生胆管癌的概率,采用χ2检验,χ2=0.201,P=0.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肝内胆管变异者与无变异者胆管癌的发生率无差异。246例行MRCP检查者中能清晰显示胆囊管的病例共188例,胆囊管变异107例,变异率为56.9%,其中胆囊管高位汇入左右肝管分叉处11例,低位汇入肝总管6例,旋前或旋后汇入肝总管左缘22例,与肝总管并行51例,短胆囊管4例,负角度汇入24例,囊状扩张4例。在胆囊管变异的107例病例中,有胆囊或胆囊管结石、胆囊炎者共76例,无胆囊或胆囊管结石、胆囊炎者31例;有胆管癌者11例,无胆管癌者96例。在无胆囊管变异的81例病例中,有胆囊或胆囊管结石、胆囊炎者46例,无胆囊或胆囊管结石、胆囊炎者35例;有胆管癌者5例,无胆管癌者76例。比较胆囊管变异与无胆囊管变异患者胆囊或胆囊管结石、胆囊炎的发生率,经χ2检验,χ2=4.102,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胆囊管变异者发生胆囊或胆囊管结石、胆囊炎的概率较无变异者高。本研究统计了胆囊管的各型变异伴发胆囊结石或炎症的病例数,其中高位汇入左右肝管分叉处者有8例,低位汇入肝总管者有3例,旋前或旋后汇入肝总管左缘者有16例,与肝总管并行者有38例,短胆囊管者有2例,负角度汇入者有15例,囊状扩张者有2例,与肝总管并行合并汇入肝总管左缘者有5例,与肝总管并行合并低位汇入肝总管者有1例。由此可见,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者最易伴发胆囊结石或炎症。比较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管常型患者发生胆管癌的概率,经χ2检验,χ2=0.999,P=0.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胆囊管变异者与无变异者胆管癌的发生率无差异。比较肝内胆管和胆囊管变异的发生率,经χ2检验,χ2=0.002,P=0.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变异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肝内胆管和胆囊管变异的发生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57.1%的病例肝内胆管的分支是变异的,最常见的变异类型是三分叉(30.7%),即右前肝管、右后肝管和左肝管共同汇合成肝总管;56.9%的病例胆囊管是变异的,最常见的变异类型是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27.1%)。2、与国际常用的肝内胆管分型标准相比,本研究不存在右后肝管汇入胆囊管的变异类型,并补充了另外2种变异类型,即右后肝管汇入胆总管和副肝管汇入左肝管。3、肝内胆管和胆囊管变异者较无变异者分别有更高的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发生率。其中,胆囊管与肝总管并行者最易伴发胆囊结石或炎症。4、MRCP诊断胆系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能为临床鉴别诊断胰胆管系统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5、MRCP能准确显示肝内胆管和胆囊管的解剖变异,可作为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前的常规检查,对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