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植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净化作用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ForeverC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含苯酚废水被排放到城市水环境当中,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日趋严重的危害。含苯酚废水带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易与细胞原浆中的蛋白质反应,使细胞变性甚至凝固,对鱼类、植物甚至人类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死)效应,含苯酚废水的净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的物理化学去酚方法往往造价高,耗能大,操作复杂,存在二次污染,而新型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去苯酚领域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使用,许多有效的高等植物还没有被开发利用起来,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水环境的综合治理需要。本文以红蓼、美人蕉和芦苇三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高等植物为主要的植物修复材料,从其对水体中苯酚的耐受浓度、苯酚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去酚效果和方式、最佳应用条件、最佳组合配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汾河周边污染源排放的含苯酚废水浓度范围(0-80mgL-1),通过对汾河周边常见的9种植物的筛选,确定红蓼、美人蕉和芦苇这三种兼具较强耐酚性和去酚高效性的植物作为后续研究对象,其它6种植物则被淘汰。因为香蒲、金娃娃萱草和罗布麻对苯酚虽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去酚效果,但叶片却发黄而表现出受害状态,影响其观赏价值;葎草对苯酚抗性较强,但对水体中苯酚的去除效果却较差;灰绿藜和罗布麻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不能存活,去酚效果也最差。2.通过对红蓼、美人蕉和芦苇这三种植物在不同浓度苯酚胁迫下的生长表现和生理响应,分别确定了三者对苯酚的耐受浓度范围:其中红蓼为≤80mgL-1;美人蕉为≤20mgL-1;芦苇为≤5mgL-1。在三种植物各自对苯酚的耐受浓度范围之内,植物体可以正常生长,保持或恢复良好的生长状态,即便生长指标略有降低也不会影响其观赏价值。3.本试验中苯酚对三种植物的生理危害主要表现在:(1)促使自由基的过量产生和累积,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电解质外渗;(2)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遭到抑制;(3)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受到限制,蛋白质解体;(4)光合作用水平下降,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面对苯酚胁迫带来的种种危害,植物通过自身多种有效机制对胁迫伤害进行抵抗。三种植物在其各自耐酚能力范围之内,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清除自由基,使得细胞膜免受伤害;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渗透势,从而防止电解质外渗;通过提高气孔开放程度,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来维持光合水平,三种植物对苯酚胁迫的适应和抵御能力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4.三种植物在其各自对苯酚的耐受浓度范围之内,均可以将水体中的苯酚完全去除,且这一高效去酚范围和植物的耐酚浓度范围基本吻合,只是植物种类不同,去除苯酚的能力存在差别,其中红蓼12d内可以将≤80mgL-1的苯酚去除,芦苇16d内可以去除≤5mgL-1的苯酚,而美人蕉需要30d内才可以将≤20mgL-1苯酚去除掉。而当水体中苯酚浓度超过植物的耐受能力时,因其生理代谢活动受到干扰,植物对苯酚的去除率也显著降低。5.接触时间和苯酚初始浓度均对植物根部吸附水体中苯酚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试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红蓼和芦苇对芦苇的吸附过程适合用Langmuir热力学模型和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属于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而美人蕉吸附苯酚的过程适合用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属于具有化学反应的物理化学吸附。通过植物吸附去除和代谢去除两种方式对总去除率贡献的比较,证明植物对苯酚的代谢去除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适应阶段,这段时间的去除贡献主要来自于根部吸附,而随着植物对苯酚胁迫的适应和各项生理活动的恢复,来自代谢方式的去酚贡献开始上升,并在耐受浓度范围内成为植物去酚的主导方式。当水体中苯酚浓度超过植物耐受限度时,植物代谢去酚贡献显著下降,仅仅是吸附去除方式贡献出较少的去除率。因此,要想保证植物的去酚效果,建议在植物耐受浓度范围内进行苯酚的植物修复。6.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红蓼、美人蕉和芦苇去除苯酚的最佳应用条件,其中红蓼的最佳去酚条件为:苯酚初始浓度5mgL-1,100%自然光照,并且处理时间要达到12天;美人蕉的最佳去酚条件为:初始浓度2.5mgL-1,100%自然光照,并且处理时间要达到30天;芦苇的最佳去酚条件为:苯酚初始浓度1mgL-1,100%自然光照,并且处理时间要达到16天。苯酚浓度、光照水平和处理时间这三个因素对三种植物去酚效果影响的规律不同,对红蓼影响的强弱顺序为苯酚浓度>光照条件>处理时间;对美人蕉影响的强弱顺序为处理时间>光照条件>苯酚浓度;对芦苇影响的强弱顺序为光照条件>苯酚浓度>处理时间。在使用以上三种植物作为苯酚的植物修复材料时,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使得排放废水中苯酚的浓度降到各植物的最佳应用浓度,注意避开周围建筑或高大树木的荫蔽,保证充足的处理时间,从而得到最佳去酚效果。7.以植物去酚浮床的形式进行水体中的苯酚去除,可以更好地达到去酚和景观的双重目标。试验得出三种植物去除苯酚的最佳组合配植形式为每0.5m2浮床使用红蓼2株,美人蕉1株,芦苇1株。考虑交互作用时,三种植物的混合配植形式与红蓼单一栽植形式对苯酚的去除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去苯酚浮床进行水体中苯酚的植物修复时,建议首先选择三种植物的混合搭配的形式,其次可以选择以红蓼为主的植物配植形式,美人蕉和芦苇作为搭配,以丰富景观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找到了三种有效的去除苯酚的植物修复材料,它们在其各自的苯酚耐受浓度范围之内,通过抗氧化酶体系、渗透调节和色素调节等多种机制抵御苯酚带来的伤害,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持良好的外部观赏特征;它们通过吸附和代谢两种主要的去酚方式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苯酚。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践,对其去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约束,找到了三种植物各自的最佳去酚条件,同时对于植物修复浮床的植物配植进行了探讨,找到了三种植物的最佳配植组合。本研究可以弥补长期以来苯酚植物修复材料的不足,为研究苯酚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科学参考,相信这三种美丽的去酚能手可以在汾河污水治理方面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正>常州市名师工作室是常州市教师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全市有42个。作为常州市名师工作室中品德学科唯一的工作室,常州市"小学品德课研究杨文娟名师工作室"已经走过了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产活动速度的加快,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加剧,雾霾加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越来越严重。为缓解这一矛盾,人们开始注重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
为了研究苏州河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与水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于 2 0 0 1年夏秋两季对该河流三个断面的着生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进行了连续观察 ,研究结果为 :秋季和夏季
介绍了电泳涂装基本原理、漆膜固化原理、附着力评判标准,并就影响电泳附着力因素做出解析,为排查电泳漆膜附着力不良提供参考.
<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总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以三八线为界,北部12万7千多平方公里,南部9万3千多平方公里)。总人口4千多万。朝鲜的煤、铁、钨、铅锌、菱镁矿等矿产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发展的历程其本质是理论的再生产过程。以再生产理论诠释党建理论的发展,可以更为清晰的认识党建理论发展中的历史继承与时代发展问题,即党建
木聚糖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为了开发适用于不同应用的木聚糖酶,研究者在寻找新来源的同时也对已有的木聚糖酶进行改造。本研究将来源于Clostridium clariflavum的多结构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尿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人工周期疗法应用于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评价,并研究其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从企业反馈来的信息可知,每年大量经贸类毕业生却难以胜任企业外经贸工作要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
微电子产品总体尺寸小型化趋势,对其零部件的尺寸要求也越来越小,在生产和组装这些零部件过程中,对集成电路、超高精度的加工、精密测量仪器等众多领域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与之相应的微电子制造装备对精密测量精度的要求也随着提高。因此,对微电子制造装备的位移测量系统,提出了更高速度和高精度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创新性光栅尺图像测量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光栅测量的光栅制造精度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