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气化气层流燃烧特性的实验与数值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dagjc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能可利用原料丰富,且由于自身的碳中性等优势,为未来缓解能源问题、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发挥巨大作用。生物质能的传统利用方式以直燃为主。然而,直接燃烧的利用效率低,且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生物质气化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能源转化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生物资源利用最有潜力的方式。典型的生物质气化气是由H2、CO、CH4、CO2、N2和其它少量的高烃气体组成。在高CO2和N2浓度下,生物质气化气的热值(LCV)较低。此外,可燃组分CO、H2和CH4浓度的变化可能导致火焰燃烧特性的不可预测性。深入了解生物质气化气的燃烧特性对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以及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定容燃烧弹系统实验测量了常温常压下、当量比为0.6~1.4范围内、高CO2和N2稀释浓度下七种不同组成CO/H2/CH4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同时,利用Chemkin-Pro化学动力学软件,结合PREMIX模块、EQUIL程序和STANJAN输运特性计算器,选用四种常见的化学动力学模型(FFEM-1、GRI 3.0、USC 2.0和San Diego 2016)对初始条件为300 K、1 atm和当量比为0.6~1.4范围内不同燃料组分混合物展开了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贫燃混合物火焰更易受热扩散不稳定性的影响且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Φ=1时,不同组成混合物火焰热膨胀比达到最大而火焰厚度较小,火焰不稳定性主要受流体力学不稳定的影响。同时,高氢气混合物火焰呈准球形向外传播且火焰锋面较为光滑。随着甲烷浓度升高火焰的不规则性越强且火焰锋面的褶皱越明显。当Φ=0.6和1.4时,对于甲烷浓度相对氢气较高的混合物更接近点火极限且层流燃烧速度较低,出现明显的浮力不稳定性。在所有当量比范围内,不同组成CO/H2/CH4/CO2/N2/空气火焰的Markstein长度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生物质气化气/空气混合物中氢气浓度的增加,火焰整体的不稳定性增强,拉伸火焰速度更易受到火焰拉伸率的影响。(2)本文利用球形膨胀火焰法测得的层流燃烧速度与文献中通过不同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致。随着当量比的增加以及燃料混合物中氢气成分的减少,通过线性外推法提取的层流燃烧速度与非线性外推法提取的层流燃烧速度之间的差异减小。在所有当量比范围内,层流燃烧速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不同组成混合物的层流燃烧速度峰值对应的当量比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并向富燃一侧偏移。甲烷在化学效应和热效应协同作用下相比氢气和一氧化碳更易抑制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空气混合物火焰的层流燃烧速度。(3)所有混合物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吻合很好。对于甲烷分数低于氢气的混合物,实验测量的层流燃烧速度与FFCM-1和GRI 3.0模型匹配的更好。随着甲烷相对氢气分数的增加,实验值相比所有预测结果都偏小,USC-Ⅱ模型的预测结果在富燃侧略有降低。而San Diego 2016模型在贫燃一侧的预测值较高。(4)在所有当量比范围内,不同燃料组分火焰的热扩散系数呈单调递增趋势。同时,富氢气混合物可以明显提高生物质气化气火焰的热扩散率。相反,甲烷的添加相比于一氧化碳和氢气更易促进火焰温度升高。在化学计量混合物中的最大燃烧压力值与火焰温度完全匹配,随着燃料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氢气浓度的增加明显缩短燃烧压力达到峰值时间,且氢气促进压力上升速率的能力强于一氧化碳。(5)对于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主要借助H,O和OH自由基的吸氢反应而消耗。在不同燃料组分混合物火焰结构中,氢气的消耗始终优先于甲烷和一氧化碳,并且由于甲烷的氧化分解,一氧化碳的摩尔分数几乎在甲烷耗尽时才开始缓慢减少。在富燃混合物中有较高的H自由基浓度,且随着氢气浓度的增加H基摩尔分数不断升高。在无甲烷混合物中,氢气主导化学反应的进行,基元反应R4:OH+H2<=>H+H2O总是有最大的净反应速率,而随着甲烷的添加,链式分支反应R1:H+O2<=>O+OH开始变得更加突出。与支链反应R1相比,不含甲烷混合物的层流燃烧速度更容易受到吸氢反应R32:CO+OH<=>H+CO2的影响。随着甲烷的添加,R1的吸热量大大增加,成为最主要的反应,对层流燃烧速度起主导作用。链终止反应R15:H+O2(+M)<=>HO2(+M)在不含甲烷的混合物中放热最高,并且生成的HO2自由基在放热反应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在甲烷分数高于氢气的混合物中,CH3自由基通过氧化反应R98:CH3+O<=>H+CH2O释放的热量最大。经过本文研究发现,在常温常压下,富氢燃料在高稀释比下的高热扩散性对火焰传播是更重要的。然而,在化学效应的作用下带有高绝热温度富甲烷火焰的热力学效应对燃烧速度的影响是较弱的。此外,在富甲烷火焰中支链反应R1是影响层流燃烧速度最主要反应,而脱氢反应R32则在富氢和富一氧化碳混合物中更重要。这也将对模型预测准确性地改善提供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微尺度凹坑、凸台、缝、孔、槽等金属微结构常是相关产品关键功能和重要性能主控载体,如传质传热强化、减摩降阻、生物兼容与疗效增益、控光调色、隐身降噪、防污抗粘、自洁等。因此,金属微结构制造一直先进制造领域研究热点。至今,金属阵列微结构制造技术已有十多种(类)。其中,基于电化学溶解原理的电解加工因以离子态和非接触方式去材、可加工性与材料力学性能无关、加工效率高、加工面无应力、裂纹、再铸层等缺陷产生、工具
学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与基础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即包含适应自身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课程,该课程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学生的兴趣低,学校教学设备不足,课程资源匮乏,教师需要花费精力探索课堂以外的教学形式,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学位
五氯苯酚(PCP)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常被用作木材防腐剂和除草剂。PCP能够造成生物慢性和急性中毒,是典型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污染物,因此对PCP的检测尤为重要。对PCP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复杂繁琐、代价高、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检测时间长,不利于大规模样品检测。所以发展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
学位
水力冲孔是煤层卸压增透抽采瓦斯的有效措施,在瓦斯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行常规水力冲孔追求大出煤量,致使钻孔出煤不畅,煤渣运输困难,且在冲孔边缘易造成应力集中。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受保护层开采启发,提出了煤层内水射流层状卸压的技术思路:选取煤层中某一弱分层,采用高压水射流以多孔多点的形式射流出煤卸压,形成相互连通的梅花状水平空腔,连通整个弱分层,促使上、下层煤体变形,进而增大整层煤的渗透率,提高抽
学位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英语教学要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实践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文本,以语篇为依托,阐述语篇内容所承载的主题、表述逻辑以及时代价值,探究语言结构、文体逻辑、语言形式、语言知识是如何落实和服务主题意义的。
期刊
金刚石作为具有极高的硬度、超低的摩擦系数、较高的弹性模量以及相对较高的热导率的一种新型多功能碳材料在刀具涂层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硬质合金刀具作为基体材料,首先利用偏压增强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bias-enhanced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BEHFCVD)以硼酸三甲酯为掺杂源,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分别制备不同硼掺杂水平的金刚石薄膜。
学位
富铁(Fe wt.%>50%)Fe-Ni合金薄膜因具有强磁、耐腐蚀、极低热膨胀系数等优良特性,应用前景广阔,备受业界关注。电铸技术因具有加工精度高、成膜性好等特点,是制备高品质富铁Fe-Ni合金超薄膜材的优势技术。“单阳极+金属离子定期定量/持续补加”是当前电铸制备Fe-Ni合金薄膜材的常规方式,但基于此种方式的电铸液中铁、镍离子浓度比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难度极大,是导致合金薄膜铁、镍组分比波动大的
学位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在薄及中厚煤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软弱厚煤层中的应用仍存在很多问题,研究在厚度变化的软弱煤层条件下留巷的支护技术,对于推广沿空留巷技术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二矿23302工作面运输顺槽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室内实验等方法,对赋存不稳定软弱煤层切顶卸压前后沿空留巷的变形规律、应力演化及巷道多阶段巷内支护技术进行了系统
学位
以叶片、整体叶轮为代表的钛合金曲面薄壁件因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疲劳性能好等诸多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用来满足复杂的工作条件和特殊的使用要求。但是,钛合金本身却是一种难加工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发热严重,切削力大,刀具磨损剧烈等特点,再加上薄壁件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振动和变形,这使得钛合金曲面薄壁件的加工难上加难。因此寻找新的加工方式、优化切削工艺参数、减弱铣削过程中薄
学位
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低成本等特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生物成像、光催化、金属离子检测、光电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具有高荧光性能的碳纳米材料是实现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掺杂或表面功能化可以有效提高碳纳米材料的荧光性能。如碳量子点可以通过元素掺杂的方式提高荧光量子产率,但目前掺杂源多采用成本较高的有机物,以低成本的无机物为掺杂源的碳量子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