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投资作为政府的一项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政府政策区域侧重点的不同,公共投资规模及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区域差别。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外向型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带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严重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东部人均GDP为中、西部的1.61倍和1.91倍。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公共投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我国公共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研究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理论,运用1995-2012年数据研究我国公共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差异性。首先,界定了公共投资的内涵与范围,介绍了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并研究了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其次,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公共投资总体经济增长效应及差异性。在对我国区域公共投资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门槛回归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和最优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公共投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公共投资产出弹性依次为32.36%、36.42%和60.97%,反映出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区域是西部地区,影响最小的是东部地区。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研究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分别为10.84%、14.85%和26.42%,且2004年以来东部地区实际公共投资超出最佳规模而中西部仅在个别年份超出各自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反映出我国东部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投资不足。再次,研究了我国东中西部公共投资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其差异性。在对我国东中西部公共投资结构情况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VAR系统的协整检验分析不同公共投资项目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并采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投资项目的区域最优规模。公共投资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卫生和社会工作业投资产出弹性分别为64.55%、55.34%和42.95%,可见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公共投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公共投资行业,即本文研究的公共投资行业的投资产出弹性均存在区域差别。不同投资项目区域最优规模研究显示,西部六大行业最优规模较之东、中部均较大,说明公共投资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最后,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之上,针对东部、中西部不同情况提出了我国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东部需要在适当控制总量规模的同时,优化公共投资结构,加大对教育和科技行业的投入;中西部应适当扩大公共投资规模,增加对基础设施,教育和科技,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的投资力度;三大区域在各自调节公共投资规模及结构时,注重区域公共投资公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