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凝血因子Ⅸ/Ⅹ结合蛋白存在于蝰科蛇毒中,它们不具有酶活性,通过与凝血因子Ⅸ/Ⅹ结合来延长凝血时间。皖南尖吻蝮蛇毒中抗凝血因子Ⅰ(ACFⅠ)、抗凝血因子Ⅱ(ACFⅡ)和抗血小板凝集素(agkisacutacin)都是凝血因子Ⅸ/Ⅹ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本文对ACFⅠ、ACFⅡ和agkisacutacin的分离纯化、金属离子的半径和离子势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GdnHCl诱导RE3+重组ACFⅡ的去折叠过程遵循三态机制,有一个稳定的中间态。RE3+取代ACFⅡ中Ca2+降低其天然态的稳定性,同时显著增强其中间态的稳定性。首次发现ACFⅡ中间态去折叠过程中自由能变化随金属离子的离子势增大呈线性增加。RE3+诱导ACFⅡ重新折叠过程中至少存在两个折叠相,金属离子半径在RE3+诱导ACFⅡ重折叠快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而金属离子的离子势在维持ACFⅡ中间态的稳定性时起主导作用。
2.GdnHCl诱导Mg2++ACFⅠ、Sr2+-ACFⅠ和Ba2+-ACFⅠ的去折叠反应均是一个两态过程。碱土金属离子中只有与钙离子半径最接近的Sr2+可以使ACFⅠ与FⅩa发生结合反应。ACFⅠ利用其分子表面的凹隙部位与凝血因子Ⅸ/Ⅹ分子中Gla区结合,金属离子半径影响ACFⅠ分子表面的特定凹隙结构。
3.纯化的agkisacutacin分子中含有一个Ca2+离子,其GdnHCl诱导的去折叠反应是一个两态过程。当脱去钙离子后,agkisacutacin去折叠过程中自由能△G0下降,当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钙离子后,其△G0进一步增加。因此,Ca2+离子对维持agkisacutacin结构稳定起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