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的调节,就是思品教师充分挖掘并运用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通过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和教育初中学生在面对考试时调节自己的心理,培养和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方法途径。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考试仍然是一种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且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颇受关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性格处于过渡期,情绪变化大,不稳定;对部分初中学生来说,畏惧考试,消极对待考试等心理现象存在的情况还较突出,必须加以引导和调节。通过引导和调节,培养和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实践调查、比较分析、多学科整合研究、访谈等方法,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围绕着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结合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来作为思想品德课调节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的理论基础,对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强调了思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必要认知的同时,学会自主探索发现、感受、体验、践行;从而解决心理困惑,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的重点是结合思想品德课这一学科资源,探索采用课程资源来调节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的优势和方法途径是本研究的重点。而研究的难点则在于目前采用思想品德课来调节人的心理这方面的资料还不多,而且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要在这方面上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和资源是有一定的难度。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初中生面对考试出现心理异常的原因之后,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探索采用思想品德课来调节其心理的有效方法途径,体现出以人为本,满足初中生在考试方面的自我心理调节需要,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1.本研究的背景及概况(引言)简单介绍本研究的背景及当前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采用思想品德课来调节学生考试心理异常的可行性。并介绍了本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2.考试心理异常问题的界定及其成因概述分析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是学生对考试的主观异常的反映,包括考试过度焦虑和消极对待考试两种不良心理状态;并对这两种不同心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这两种心态都属于不良心理,需进行调节和纠正。另外,通过调查分析掌握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概括起来,影响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造成的结果。3.思想品德课调节的优势及理论基础对传统的考试心理调节方法与采用思想品德课来调节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出思想品德课的调节优势及其遵循的理论基础,为探讨调节的方法途径做好铺垫。4.采用思想品德课调节的原则及实施途径通过相关的理论意义分析,提出采用思想品德课来调节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尊重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个体性与全局性相结合的原则,活动性与促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巩固性与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采用思想品德课所具有的资源优势来进行调节的模式方法,找到其现实可行性,研究得出调节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的实施途径。首先,明确目标,把握考试心理异常调节的方向;其次,加强学习,提升考试心理异常调节的能力;再次,巧抓结合点,增强考试心理异常调节的针对性;最后,正确归因,疏通考试心理异常调节的渠道。5.结论及相关建议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认为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考试心理异常的调节是可行并有效的。并提出研究中发现的不足和以后的研究建议,为将来的继续研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