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能讲话的声门上通气设备,以满足脑功能语言区手术中全麻唤醒条件下监测、定位的需要,解决通气与讲话不能兼顾的难题。方法根据咽喉部解剖及通气和讲话原理研制成I型、II型和Ⅲ型导管。临床应用60例,其中全麻手术40例,术毕患者清醒于拔管前让患者讲话;脑功能区全麻术中唤醒时语言功能区监测定位20例。结果60例患者术中通气良好,气道压和血气正常;患者清醒带管均能讲话,讲话的清晰度和流利程度Ⅱ型和Ⅲ型导管显著优于I型,P<0.01。结论作者研制的Ⅰ型、Ⅱ型和Ⅲ型导管,可安全实施全麻和机械通气,尤其是II型和Ⅲ型通气效果满意,讲话清晰,患者易耐受,显著地提高了脑功能语言区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解决了语言功能区全麻术中唤醒带管能讲话的难题。目’的使用食道鼻咽腔导管进行唤醒麻醉,比较两种不同剂量麻醉药物匹配方案对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患者清醒程度的效果,评估食道鼻咽腔导管功能。方法累及脑功能区至痫灶的切除手术20例。通气方式:11例气管内插管,9例累及语言功能区采用自行研制的食道鼻咽腔导管,具有良好的通气效果,并能带管讲话。麻醉用药匹配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异丙酚50~80μg/kg·min+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和顺式阿曲库铵0.1mg/kg·h,即用药剂量按常用剂量匹配,唤醒前按其半衰期泵药;B组用较大剂量的瑞芬太尼(0.3~0.5μg/kg·min)+小剂量异丙酚和顺式阿曲库铵复合。观察术中Bp、HR、苏醒时间和清醒程度。结果A组术中Bp、HR的波动大于B组,p<0.05;苏醒时间A组25.3+3.4min明显长于B组15.6±3.2min, p<0.05;清醒程度评级,B组优良率为100%明显好于A组(优良率75%)。结论术中唤醒的通气方式,作者以自行研制的声门外通气装置—食道鼻咽腔导管解决了语言功能区手术,气道管理与通气后不能讲话的矛盾。在麻醉方案上,以较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异丙酚和顺式阿曲库铵可获得麻醉期足够的麻醉深度确保机械通气病人安全舒适。术者手术方便,唤醒时停药后患者苏醒快而平稳,清醒质量高,能带讲话,明显优于A组按常用剂量的匹配方案。本研究的术中唤醒麻醉技术,通气方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AAA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