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孕育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多年来,鄂尔多斯地区长8油层组一直作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被认识、勘探并开发。而近年来在盆地西南缘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发现异常高孔渗带的发育,在整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只有10%和1个mD左右的情况下,局部孔隙度和渗透率可达20%以上和几十个mD。而在长8油层组中,这样的高孔渗带又主要发育于长82中。深入了解其成因和分别规律对该区石油勘探有着现实意义。异常高孔渗带的发现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纷纷对其开展研究。而现阶段针对长82油层组异常高孔渗的已有研究大多偏重于分析延长组物源方向和确定三角洲体系,有关延长组储集层特征与成岩作用的研究又主要局限在长6或以上储集层。此次,笔者将主要从成岩作用方面出发,结合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对长82异常高孔渗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总所周知,沉积相带的展布规律在宏观上对砂岩储层的分布以及储层物性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好的储层往往发育于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沙坝等沉积微相中。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2油层组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物质成分是影响其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仅直接影响了岩石骨架强度,即岩石在深埋过程中的抗压能力,还直接作为后期成岩作用的物质基础影响着各种成岩作用的发育。此次研究,利用岩心观察和薄片统计对区内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区内长82油层组砂岩储集层石英含量较高,其次是长石颗粒和岩屑,整体分选较好。成岩作用是另一个控制砂岩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其直接作用于砂体的微观孔喉。根据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将其分为三个大类:1)建设型成岩作用;2)破坏型成岩作用;3)保持型成岩作用。此次,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及粘土矿物X衍射等方法对研究区内影响长82的成岩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成岩演化序列。认为,该区主要的成岩作用有破坏型的压实压溶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建设型的溶蚀作用及保持型的绿泥石环边胶结。并基于对成岩作用的研究,将区内主要成岩相划分为四大类。分别为:第Ⅰ类,绿泥石环边成岩相,是区内最好的成岩相;第Ⅱ类,压实弱溶蚀成岩相,;第Ⅲ类,方解石胶结压实成岩相;第Ⅳ类,方解石胶结成岩相。Ⅰ类成岩相的砂岩可以成为区内最好储层,第Ⅳ类成岩相的砂岩,在现有条件下,则为非储层砂岩。储层特征研究是储层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其中储层物性特征与孔隙结构特征更是储层质量的直观表征。本次通过薄片观察、压汞测试等方法对该区长82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和演化进行了分析。姬塬地区长82油层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溶蚀孔隙,孔喉连通性较好,主要为粗喉道与中细喉道。压汞曲线缺少明显平台区间,曲线斜向上升。孔隙演化进程恢复表明长82普遍的低孔渗是遭受了后期强烈的成岩作用影响所致。此次,我们对异常高孔渗区域储层特征做了重点分析,对比低孔渗储层特征,认为姬塬地区长82异常高孔渗的形成主要源于其优越的物质基础、有利的沉积相带、有利的物质基础和后期成岩作用耦合。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分布研究,对高渗储层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