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建筑大师埃尔斯金(英国)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气候的问题,那么人们将不再依赖建筑。”建筑是人们为了防御和更好地适应当地恶劣气候环境而形成的产物。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决定了国内外传统建筑形态的多样性,而世界各地的传统建筑形式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正是全球各地的不同气候环境特征的体现。气候的不连续性使位于不同纬度、不同经度的国家或地区也会有相似的气候。中国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相差不大,经度差别也不大,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因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气候与中国东南沿海的气候很接近。论文以建筑与气候的关系为切入点,对澳大利亚土著民居和传统居住建筑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求传统居住建筑在适应气候方面的具体设计策略以及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为当下中国居住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启示。首先,论文对不同的气候分类方式以及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方式和因素作了简要的梳理;对在探索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方面成就比较突出的查尔斯·柯里亚、哈桑·法赛、杨经文的思想以及建筑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不同气候类型下的典型民居案例进行了概述。然后,论文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以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澳大利亚土著建筑和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传统居住建筑进行分析。笔者从气候条件、建筑空间、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探寻他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归纳出传统居住建筑被动式应对气候策略。最后,论文选取了格伦·马库特的两个实际项目和笔者两个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项目中所运用的应对气候的主动式技术和被动式策略,对建筑被动式应对气候策略的实践与演变进行了归纳,并对主动式应对技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