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腹小蜂属Anastatus Motschulsky,1859 是膜翅目 Hymenoptera旋小蜂科Eupelmidae中较大的一个属,全世界目前已知148种,中国14种。该属昆虫寄生多种昆虫的卵,部分种类作为重要的天敌昆虫被应用于生物防治。论文总结了平腹小蜂的形态特征,并基于形态学特征对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本文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或模式标本的分类特征对中国14个已知种进行重新描述或厘定,发现并描述13新种:戴云平腹小蜂 A.daiyunensis sp.nov.、儋州平腹小蜂 A.danzhouensis sp.nov.、德化平腹小蜂A.dehuaensis sp.nov.、丽头平腹小蜂A.flavaeratus sp.nov.、海城平腹小蜂A.haichengensis sp.nov.、蒿坪平腹小蜂A.haopingensissp.nov.、蓝湖平腹小蜂A.lanhuens s sp.nov.、乐山平腹小蜂 A.leshanensis sp.nov.、林长平腹小蜂 a.linchangens s sp.nov.、龙湖平腹小蜂A.longhuuesis sp.nov.、龙门平腹小蜂A.longmenensis sp.nov.、方头平腹小蜂A.pariliquadrus sp.nov.、太白平腹小蜂A.taibaiensis sp.nov.;1个中国新记录种:锦平腹小蜂A.splendus。经鉴定,广东省进行生物防治的荔枝蝽平腹小蜂为麻纹蝽平腹小蜂A.fulloi。本研究以线粒体COI基因,核糖体ITS2基因为分子标记,对平腹小蜂属21个种和外群Zaischnopsis sp.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COI基因能很好的区分种及近缘种,与联合基因的结果较一致,ITS2基因适合区分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本文确立新种主要参考COI基因的遗传距离,COI种内遗传距离在0~0.02之间,个别物种由于样本间地理间隔远分化程度高,种内遗传距离会达到0.03,但部分类群的种间遗传距离要远大于种内遗传距离。NJ树与贝叶斯树的结果基本相同,但是黄氏平腹小蜂在COI基因和ITS2基因的NJ树和BI树中,相对位置都存在差异;部分近缘种在ITS2基因的进化树上并未分离出来,而短翅型平腹小蜂在COI基因系统发育树上的进化关系与形态鉴定结果相悖。本研究结合传统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系统学技术,综合分析中国平腹小蜂属系统发育关系,为平腹小蜂分类鉴定提供更客观的分子依据。基于COI和ITS2基因建立系统发育树能准确的区分平腹小蜂物种,与形态学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解决形态特征鉴定分歧和隐藏种等问题,但分子系统分类上也存在种间遗传距离过大、不同基因进化关系存在差异的问题。因此,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分子数据,能更加客观准确的对物种分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