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on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主体性问题研究的重要时期。对于当今世界而言,互联网的崛起正带来一次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变革,互联网正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这一重要问题,并把它纳入到新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视角、以互联网的发展为时代背景、以人的主体性发展为研究对象、以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为具体原则,阐述了主体性问题既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也是一个现代性问题,对主体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主体所处的环境的研究,因此对主体在互联网这一新的实践环境中的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中人的主体性发展的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互联网对主体性发展的双重影响,指明了主体在互联网环境中出现的主体意识淡化、主体本质异化、主体价值失位等问题,并且从主体自身与互联网环境西方而分析出主体出现主体性问题的原因,既包括主体性发展不成熟、主体在互联网环境中重感受轻责任,也包括互联网本身虚拟性、法律法规失范及网络人文精神缺失等原因;最后,针对主体性出现问题的原因从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与推动网络健康发展两方面出发,就如何发展人的主体性这一命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促进主体和谐发展就要积极创造主体发展的条件,加强对网络主体的教育;推动网络健康发展就要积极构建网络核心价值观、建立和完善网络规范机制、提升网络环境的人文精神。全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采用背景、问题、出路的逻辑顺序,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认真把握互联网环境中人的主体性问题,以更好地探索推进我国人的主体性健康发展的切实有效的路径。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是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与当代环境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审视《寂静的春天》中深刻暴露出的各方面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对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产
自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以来,对语言意义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从而出现了好几种关于意义探讨的哲学理论。其中的一种观点就是替代传统真值条件语义学的“证据理论语义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