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innaens)是世界性的卫生害虫,蜚蠊卵荚寄生蜂哈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eburg)是控制其危害的重要天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美洲大蠊卵荚作为繁殖寄主,研究了美洲大蠊及其天敌哈氏啮小蜂繁殖的影响因子,目的是在如何提供优良的寄主下,进一步为人工繁殖哈氏啮小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试验恒温的条件下,通过从温度对美洲大蠊取食量和产卵量的影响、温度对美洲大蠊耐饥力的影响、美洲大蠊的高温耐受性和美洲大蠊的耐寒性四个方面,研究了温度与美洲大蠊生活能力的关系。不同温度下美洲大蠊取食量和产卵量结果表明:25℃-31℃是美洲大蠊取食的最佳温度范围;美洲大蠊不同虫态取食量顺序是高龄若虫、低龄若虫和雌成虫、雄成虫;模型预测可知美洲大蠊雌成虫日取食量和日产卵量最适温度为27℃,美洲大蠊雌成虫日取食量高于非产卵期日取食量。在30℃、25℃、自然变温(15℃-30℃)条件下,设置有水无干食、有干食无水和无水无干食三种处理,以平均存活时间评价耐饥力,美洲大蠊在自然变温(15℃-30℃)时比25℃和30℃时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但结果相似;不同温度的不同处理方式,美洲大蠊平均存活时间有不同的虫期顺序。高温对美洲大蠊卵荚孵化的结果表明:30℃对美洲大蠊卵荚孵化无影响,40℃是美洲大蠊卵荚的致死温度。在35℃-40℃范围内,美洲大蠊卵荚孵化受到抑制。美洲大蠊在不同的高温条件下,存活平均总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在不同的高温条件下,美洲大蠊存活平均总时间的虫期顺序是高龄若虫、雄成虫、低龄若虫和雌成虫。不同虫态美洲大蠊的耐寒力从强到弱顺序为高日龄卵荚、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雌虫、雄虫。本文研究了哈氏啮小蜂性比、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的影响因子,为哈氏啮小蜂的大量繁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对哈氏啮小蜂子代性比影响显著;雌蜂与寄主接触时间和雌蜂补充营养对哈氏啮小蜂子代性比无影响;10日龄雌蜂成虫的后代性比下降。单位面积产卵雌蜂数量增多,其后代性比下降。雌蜂交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雌蜂随着年龄的增加,遭遇次数增加,交配率降低;饲喂雌蜂清水,雌蜂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交配率降低。哈氏啮小蜂在低日龄卵荚上产卵多于老龄卵荚;雌蜂的攻击力和产卵量随着寄主日卵的增加而降低,产卵管插入的次数随着寄主卵龄的增加而增加;雌蜂选择未寄生的卵荚产卵,在已寄生和未寄生的卵荚上的攻击率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