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类化合物(TAGs)组成的分析是食用油识别与掺假分析的重要依据。TAGs的分离分析常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方法,在常用的电喷雾离子化(ESI)时,一方面存在低浓度时检测灵敏度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在高浓度时由于脂类成分的疏水性聚集,不容易有效离子化,需要在浓度低于聚集浓度时才存在线性响应。因此需要研究改进甘油三酯检测的方法。本文使用反相液相色谱-ESI质谱联用法,通过使用甲酸/甲胺作为流动相添加剂提高ESI离子化效率,改善了 TAG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如下:使用反相C18色谱柱,选择文献中常用的异丙醇-乙腈-甲醇-水,异丙醇-乙腈流动相,并同样考察苯基色谱柱(选择甲醇-异丙醇-水流动相),以玉米油异丙醇溶液为样品,比较了使用甲酸、乙酸、甲酸铵、乙酸铵、甲酸/丁胺、甲酸/二丁胺、甲酸/三乙胺、甲酸/二乙胺、甲酸/甲胺、甲酸/乙胺不同的流动相添加剂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使用甲酸/甲胺时的总离子流(TIC)强度和信噪比最高,其次是甲酸/乙胺。实验中除甲胺外,其它有机胺类改性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本论文还提出实验中冲洗流路、解决残留问题的方法。选择甲酸/甲胺,与常用的甲酸铵比较,系统考察了两种流动相添加剂对反相液相色谱-ESI质谱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流动相中使用甲酸铵时,甘油三酯在ESI正离子模式下产生[M+NH4]+、[M+H]+和[M+H-RCOOH]+离子,其中[M+NH4]+为基峰;而使用甲酸/甲胺时,甘油三酯在ESI正离子模式下只产生[M+CH3NH3]+离子。相同样品浓度下,三亚油酸甘油酯(LLL)使用甲酸/甲胺流动相得到[M+CH3NH3]+峰的TIC响应值是使用甲酸铵流动相得到[M+NH4]+峰响应值的5倍多,信噪比也提高5倍多。根据实验现象,讨论了甲酸/甲胺改善甘油三酯离子化的机理,认为含有疏水性基团的加合甲胺单电荷离子具有较低的溶剂化能,在雾滴表面富集的加合甲胺离子容易被蒸发,提高了 ESI离子化效率,从而提高了质谱检测灵敏度。用异丙醇配制0.001μL/mL~ 1OμL/mL范围不同浓度的玉米油样品,通过考察部分甘油三酯组分总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值与样品浓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低浓度时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超过特定浓度(聚集浓度)则LC-MS峰面积增加不多。根据各组分的相对含量,计算玉米油中甘油三酯组分在ESI过程中出现聚集的浓度约为0.1~0.3 μL/mL。实验比较了甲酸铵和甲酸/甲胺用于流动相添加剂在其它化合物ES1-MS直接进样检测的灵敏度,考察了二十六种不同类型化合物的ESI-MS检测响应,结果甲酸/甲胺作为流动相添加剂还可以提高糖类物质的检测灵敏度。本论文为LC-MS分析食用油中甘油三酯时提高检测灵敏度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