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方面的调查报告大量涌现。现有的研究涉及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和成因,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主要强调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教学效能等。本文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以查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新趋势,以及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原因,为有效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对策。本研究首先以马勒诗(C. Maslach)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为蓝本,根据调研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形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从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对安徽省C市5所中小学195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整体上C市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不严重,但倦怠趋势明显。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无显著相关,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教龄差异、学历差异、婚姻差异。初中教师去个性化程度高于小学教师,高中教师成就感低于小学教师,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最弱;教龄6-10年的教师情感衰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比教龄11-15年的教师更为严重,教龄16-20年的教师去个性化程度高于教龄11-15年的教师,教师执教到6-10年以及16-20年职业倦怠程度最为严重;大专及硕士学历的教师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都比中专学历的教师严重;未婚教师成就感明显低于已婚教师。本研究接着采用李冰的“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上述195名教师继续进行调查,就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学生、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教学技能、教育改革及安定感、教师人格等8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察。统计显示,对教师职业倦怠最具诱发力的因素依次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其中,导致教师情感衰竭的关键因素依次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导致教师去个性化的关键因素依次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学生因素。基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分析,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有效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对策,其中包括:创造良性社会支持网络和优质教育环境;树立健康的工作态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探索教师“减负”之路,缓解教师工作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