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开始的扩招将高等教育推入发展的“快车道”,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机会增加的同时是否必然带来入学机会的均等化是扩招背景下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在这其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区域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明显存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对扩招以来总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状况与变化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全面展示扩招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图景。论文首先以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录取率、地区优质高校适龄人口录取率为衡量指标,在对近年来相关指标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将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绝对优势区、相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数据,测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威尔逊系数和泰尔指数,观察扩招以来地区间的差异变化;同时以CGSS2008、CGSS2010、CGSS2013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扩招前后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变化,与统计数据的分析互为验证。结果显示,当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明显存在,尤以优质入学机会更为严重,绝对优势区机会优势显著;扩招对总体入学机会地区间差异缩小影响显著,差异缩小主要来自扩招后期阶段绝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扩招显著增加了全国的优质入学机会,然而2004-2014年间优质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相对固化,无显著变化,笔者推断扩招对优质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缩小影响有限。对优质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改善将是“后扩招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对此,笔者建议继续完善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对弱势地区形成合理差异补偿,同时最根本的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拓展优质入学机会,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