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肺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其最本质的生物学特性,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肿瘤血管生成(tumorangiogenesis)是其相应的前提条件。肿瘤血管生成受许多相关因子的诱导和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是促进血管生成的关键因素,它主要促使血管内皮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人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上分布两种VEGF受体,其中胎儿肝激酶—1含激酶插入功能区受体(fetalliver kinase-1,FLK-1/KDR)为最重要的一种,在促进血管生成中起主要作用。E钙粘蛋白(E—Cadhrine,E-cad)是一类主要介导同型细胞之间粘附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它表达的减弱、消失或异位表达与许多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本研究诣在探讨周围型肺癌SCT征象与VEGF、E—cad表达间的关系,以客观地评价肿瘤的生长、复发和转移。 材料与方法:本组58例周围型肺癌病人术前一周内行SCT平扫,另外21例加做增强扫描,16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扫描采用GE Hispeed Advantage Rp22螺旋CT机。病人仰卧位自肺尖至肝顶一次闭气完成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局部加高分辨扫描。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1)或优维显(300mg.I.ml-1),剂量按1.5ml/kg体重计算,速度为300 mg.I.ml-1/s,延时40s行增强扫描。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周围型肺癌螺旋CT征象与VEGF、E-Cad表达相关的研究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s,层厚10Inln,螺距为1。术后标本全部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脱水后石蜡包埋,4um连续切片,每例收集6张,一张行HE染色,余备免疫组化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硕din Peroxidase)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KDR及E一cad的表达。实验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Z检验、Fishe:精确概率法和sPean相关分析,以。=0.05为检验水准。 结果:1.SCI,对胸膜侵犯判断的准确率为86.67%,淋巴转移总的判断准确率为88.24%,SCI,对周围性肺癌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1.25%。38例行高分辨扫描,周围型肺癌SCI,征象的显示率均高于单纯平扫。 2.58例周围型肺癌中,VEGF阳性表达35例,阳性率为60.34%,VE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细胞分化I一n级组和m一w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88% (巧/32)和76.92%(20/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3.58例周围型肺癌中,KDR阳性表达28例,阳性率为48.28%,KDR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细胞分化I一n级组和111一W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8% (11/32)和65.38%(17/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8例周围型肺癌中,E一cad异常表达32例,异常表达率为55.17%,E一cad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细胞分化I一n级组和m一w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3%(13/32)和73.08%(1 9/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5.肺癌VEGF的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毛刺征、棘突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的大小、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无明显相关,VEGF的表达与胸膜侵犯、淋巴转移相关(尸<0.05)。 6.肺癌E一ead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棘突征明显相关(尸<0.05),而与毛刺征、血管集中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无关;肺癌的E一cad异常表达与胸膜侵犯、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 7.21例行增强扫描的周围型肺癌中,平扫CT值为28HU一46.4HU,平均(36.08士4.69)HU,增强后CT值增加了23.3 HU一43.0HU,平均(36.66士7.41)HIJ。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程度与VEGF的表达明显相关(rs=0.533,P<0.05)。 8.VEGF与KDR表达呈正相关(r=0.572,尸<0.05),VEGF与E一cad表达之间无郑州大学2(X)4届硕士学位论文周围型肺癌螺旋Cl,征象与VEGF、E-cad表达相关的研究明显相关(r=一0.以9,尸>0.05),KDR与E一cad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r=一0177,P>0.05)。 结论;1.SCI,、HRCI,是周围型肺癌可靠的检查技术。 2.VEGF、KDR与周围型肺癌的分级、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血管生成可能在肺癌进展中起促进作用;vEGF的表达与棘突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等明显相关,提示可能是SC几,征象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3.E一cad的异常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大小、分级、转移相关,提示Ecad在肿瘤转移和浸润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E一cad异常表达与棘突征显著相关,提示可能是SCr征象形成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VEGF、KDR和E一cad表达不相关,提示E一cad在促进肺癌浸润、转移的途径不同与VEGF不同。 5.VEGF、E一cad的表达与SCI,征象相关,提示SCI,可间接反映周围型肺癌的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