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较为严重的股价“同涨同跌”现象,根据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经验,完备的卖空机制有助于改善股价中的企业特质信息含量,降低股价同步性。2010年,融资融券制度被正式引入我国证券市场,旨在通过“融券通道”打破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单边市”格局,以及通过“融资通道”活跃市场交易,促进多空双方信息在股价中的充分融合,提高股价信息含量以及市场定价效率。但与此同时,自两融业务试点以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存在严重失衡,融券余额占融资余额的比例不足5%。那么,我国两融市场明显失衡的业务结构是否会阻碍融资融券制度实现预期的政策目的?在融资交易占据绝对优势的背景下,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会存在怎样差异?好消息是否会因为“融资通道”的绝对优势而被“过分放大”,“融券通道”的相对弱化是否会阻碍股价中坏消息的揭示?
对此,本文将以我国两融业务交易规模严重失衡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背景,以股价信息含量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检验,具体包括:(1)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2)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差异化影响;(3)当行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存在利好利空消息冲击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
关于以上研究内容,首先,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日度行情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DID-FE)对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本文通过引入融资融券实际交易规模,对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差异化影响进行了定量区分和对比检验;再次,本文通过构造条件股价同步性指标,同时在行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对比检验了利好利空消息冲击下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最后,为了排除上述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以及股指期货对研究结论造成的潜在影响,本文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法(PSM)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子样本回归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经过上述实证检验,本文发现:总体上,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显著提升了标的股票的股价同步性,削弱了股价信息含量。并且,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应由融资交易的负效应占主导,即融资交易显著恶化了股价信息含量,而融券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甚微,未能发挥预期中促进企业特质信息融入股价、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作用,我国两融市场严重失衡的交易结构阻碍了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在资本市场的正常发挥。此外,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应在利好消息冲击下作用更加明显,行业和市场的上行阶段均存在利好消息随着融资交易规模的增加被“过分放大”,进而恶化股价中企业特质信息含量的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研究,笔者提出了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完善转融通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动态交易机制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这四项政策建议,上述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信息效率、促进两融业务的健康均衡发展。
对此,本文将以我国两融业务交易规模严重失衡的发展现状作为研究背景,以股价信息含量作为研究切入点,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检验,具体包括:(1)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2)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差异化影响;(3)当行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存在利好利空消息冲击时,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
关于以上研究内容,首先,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日度行情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固定效应模型(DID-FE)对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本文通过引入融资融券实际交易规模,对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对股价同步性的差异化影响进行了定量区分和对比检验;再次,本文通过构造条件股价同步性指标,同时在行业层面和市场层面对比检验了利好利空消息冲击下融资融券制度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最后,为了排除上述研究中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以及股指期货对研究结论造成的潜在影响,本文采用倾向性匹配得分法(PSM)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子样本回归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
经过上述实证检验,本文发现:总体上,我国融资融券制度显著提升了标的股票的股价同步性,削弱了股价信息含量。并且,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应由融资交易的负效应占主导,即融资交易显著恶化了股价信息含量,而融券交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甚微,未能发挥预期中促进企业特质信息融入股价、降低股价同步性的作用,我国两融市场严重失衡的交易结构阻碍了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在资本市场的正常发挥。此外,融资融券制度的政策效应在利好消息冲击下作用更加明显,行业和市场的上行阶段均存在利好消息随着融资交易规模的增加被“过分放大”,进而恶化股价中企业特质信息含量的问题。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研究,笔者提出了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完善转融通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动态交易机制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这四项政策建议,上述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信息效率、促进两融业务的健康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