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项目建设大型化与复杂化趋势凸显了核心契约主体协作的重要性,而中国情境下发承包双方普遍存在的对抗关系和防御思维加剧了公共项目跨组织协作的难度。虽然已有研究关注到控制和信任作为正式与非正式治理手段的核心要素,二者耦合对促进组织间协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聚焦以组织间协作驱动绩效改善的研究忽略了交易双方互动的社会交换特征。发承包双方的协作效果,将受到交易过程中指导和限定发承包双方交互行为的社会交换规范的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公共项目发承包双方在存在控制措施和信任要素作用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采取促进组织间协作的自愿行为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结合组织管理和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梳理并界定了组织间控制和组织间信任的内涵和维度,将组织间控制划分为结果控制和行为控制两个维度,将组织间信任划分为计算型信任和关系型信任两个维度。同时引入社会交换规范作为组织间控制、信任对公共项目绩效影响的中介变量,并对其内涵和维度在公共项目情境下进行引申,以缩小社会交换理论在建设项目背景下的“应然”与“实然”差异,提出组织间控制、组织间信任、社会交换规范、公共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并构建概念模型。本研究选取北京、江苏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97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软件对研究构念的测量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采用PLS-SEM研究方法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信任比控制更能有效促进社会交换规范的应用和发展,体现在:公共项目的高度复杂性导致难以实施合理的控制治理并为机会主义创造大量空间,不利于社会交换规范的运行,而信任可通过影响社会交换规范的各方面加强组织协作的内在意愿。(2)信任和控制对公共项目绩效而言均不可或缺但信任的影响更为显著,体现在:控制可以有序地组织所有参与者,但其仅提供了基本的实施规则和框架,而信任是驱动规则和框架的关键因素。(3)社会交换规范的中介作用只存在于信任与公共项目绩效之间,体现在:组织间信任氛围可引导发承包双方遵循社会交换规范并激发组织间协作行为。
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演绎,本研究验证了以社会交换规范为传导的控制和信任对公共项目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控制和信任作为促进组织间协作平行路径的“宏观-微观互补”关系。同时,本研究依据结论得出管理启示:以公共项目组织间协作带动绩效改善应从项目级层面发挥控制和信任的协同作用,并从互惠、协商、信息共享三方面突破公共项目发承包双方的组织间协作壁垒。研究成果为破解公共项目组织间协作困境以获得项目绩效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结合组织管理和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梳理并界定了组织间控制和组织间信任的内涵和维度,将组织间控制划分为结果控制和行为控制两个维度,将组织间信任划分为计算型信任和关系型信任两个维度。同时引入社会交换规范作为组织间控制、信任对公共项目绩效影响的中介变量,并对其内涵和维度在公共项目情境下进行引申,以缩小社会交换理论在建设项目背景下的“应然”与“实然”差异,提出组织间控制、组织间信任、社会交换规范、公共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并构建概念模型。本研究选取北京、江苏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197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软件对研究构念的测量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采用PLS-SEM研究方法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信任比控制更能有效促进社会交换规范的应用和发展,体现在:公共项目的高度复杂性导致难以实施合理的控制治理并为机会主义创造大量空间,不利于社会交换规范的运行,而信任可通过影响社会交换规范的各方面加强组织协作的内在意愿。(2)信任和控制对公共项目绩效而言均不可或缺但信任的影响更为显著,体现在:控制可以有序地组织所有参与者,但其仅提供了基本的实施规则和框架,而信任是驱动规则和框架的关键因素。(3)社会交换规范的中介作用只存在于信任与公共项目绩效之间,体现在:组织间信任氛围可引导发承包双方遵循社会交换规范并激发组织间协作行为。
基于对已有文献的批判性演绎,本研究验证了以社会交换规范为传导的控制和信任对公共项目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揭示了控制和信任作为促进组织间协作平行路径的“宏观-微观互补”关系。同时,本研究依据结论得出管理启示:以公共项目组织间协作带动绩效改善应从项目级层面发挥控制和信任的协同作用,并从互惠、协商、信息共享三方面突破公共项目发承包双方的组织间协作壁垒。研究成果为破解公共项目组织间协作困境以获得项目绩效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