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们从实践存在的视角,坚持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动态生成观的方法论来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美学艺术研究,我们会发现他们关于这些研究的一些新的内涵,跳出过去那种僵化的认识论阐释方法,我们会从马克思主义审美艺术研究中获得更多的启迪。所以,在新方法论的指引下,我们来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艺术掌握”、“关于审美自由”、“关于艺术的生产范式”等等问题,我们能发现一些我们过去可能忽略了的意义。毫无疑问,马克思关于美学与艺术的论述与整个西方美学思想范式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坚持从人的实践存在的历史发展中来看待一切事物。   在马克思那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想目标。他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他认为理想的人的存在状态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他指出,现在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我们的肉体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纯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人的本质被归结为这种绝对的贫困了。我们必须扬弃这种状态,实现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他分析了人的自由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他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荃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阶段。”。因此,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自由个性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的一个理想目标。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也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石和目标。在审美的领域,马克思之前的德国古典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人的自由解放是他们最重要的一个话题。马克思承继了这个话题,但把它发展到了一个与德国古典美学完全不同范式的方向。马克思引领的自由解放话题,我们一旦与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相比,就知道他的优越性与深刻独到之处。   把审美和人的自由解放连在一起,在美学领域确实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事情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整个德国古典美学都把实现人的自由作为审美的一个高级目标,探求审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成了德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时代使命。这种探寻摆脱了柏拉图、中世纪以来对美的轻视和放逐,摆脱了把审美仅仅看作人的感官快适的享乐主义,同时也摆脱了把审美仅仅看作人的一种较低级的认识能力的认知主义。它把审美和人的最高生存状态连在一起,启发了马克思把审美看作人把握世界的一种实践方式,启发了马克思所强调的“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可以说德国古典美学的这种探寻把人们对审美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美学史上具有自身的历史贡献,这确实是不容否认的。   马克思奠基于实践存在意义上的美学,正是一种美学的范式转向。从柏拉图追问“美本身”是什么的本体认识论美学到康德的审美独立论美学,再到马克思的美学,这是一种向人的存在转向的美学。马克思是美学向存在论范式转向的开创者。马克思的这种实践存在论美学与尼采以来的感性主义存在论是不同的。   在动态的、相互创生的整体意义上全面理解马克思“实践存在”的人学内涵,不把实践仅仅作为物质生产,也不把实践和人的存在分离开来,马克思实践存在论美学便具有了丰富的当下意义。   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它表明“人的本质”是逐渐“展开”的,逐渐丰富的、生成的,不是现成的一层不变的。随着这种本质展开的丰富性,人能感受“美”的本质才逐渐生成,“审美”意识形态也于此才生成了。所以审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实践而不是反映,美是人的展开。已经生成的人的本质又创生个体“展开”新的更丰富的活动,更丰富的活动又创生更丰富的人的本质。这个螺旋的过程永无止境。美是在这种展开过程中即时生成的,是一个永远创生的过程.美的生成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人”的生成,而“人”的生成又创生美的生成,这是一个相互校正的过程。美因此是人的一种基本存在方式、存在形态。人的存在展开的丰富与否就成为美能否存在的起点与关键。可以说,美学诞生的秘密就在这个“人的本质客观展开的丰富性”这个命题上,马克思人学也就从此走向了美学,走向了相互创生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由人的存在到美,我们采取的不是“理性积淀在感性中”、“内容积淀在形式中”的逻辑;也不是单纯感官的快适与享受的存在;也不是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或者“自然的人化”。我们采取的是马克思“人的本质客观展开的丰富性”,人的本质的生成这条道路。因为马克思首先设定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为了维持生命而展开实践存在的活动,从而展开了更复杂的高级活动和更复杂的关系,随着这种实践存在的丰富,“人”也变得丰富起来,“人”也越来越走向一个“类别”的人,“人的本质”也就逐渐生成了。这个“人的本质”是随着人的不断展开而不断丰富的,它是一个生成的变量。在存在中实践,在实践中存在;在实践存在越来越高级的创生过程中,美生成了。美也因此成了人存在的一种境界。   在当前现代病逐渐渗入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迷惘与放纵并存的时候,失落与失望同在的时候,在中国美学试图回答新的时代问题的时候,马克思全面人学意义上动态创生的实践存在美学范式的阐发,对于克服美学价值失范,疗救生存异化,寻求和谐栖居,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其美学理论的创新价值必会越来越凸显。
其他文献
李安的电影作品不论是对于基于电影产业化所具备的市场价值,还是电影大众化所具备的文化价值,都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对象。而本文则是跳出了上述的研究范畴,在李安的电影系统中,
对我国当前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详细介绍了目前已有的几种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技术,对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经国务院同意,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和证监会7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 “三农” 领域突出短板的
期刊
农产品初加工是现代农业的必要流程,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础.农机系统开展的农产品初加工主要是以田间种植作物为主的产地初加工,在农业机械全程、 全面、 高质和高效发
为解决传统割胶人工劳动强度大、 工作环境差和割胶效率低等问题,利用软件SolidWorks设计建模分析,设计了由电机驱动的具有智能控制的橡胶割胶机,割刀座架按照设计的智能电控
近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 《关于坚持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提出力争用5 年时间,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
期刊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地规模化飞速蓬勃发展的局面,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类型和发展趋势开展研究,分析我国土地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和政策,认为1995—200
介绍了生态混凝土的概念、 国内外研究现状、 制备工艺和性能检测指标.在总结当前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将火山石作为生态砼的粗骨料制作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态砼材料,并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