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掌握辽宁省土地利用效益整体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本文在利用多因素加权模型测算2000--201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演化指数,并采用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度分析法和耦合度分析法,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对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⑴通过对土地利用效益演化指数的测算得出,自2000年至2012年,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演化指数均明显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0.1量级水平上升至0.5量级水平;而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演化指数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那就是相对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演化状况,其演化指数在13年间的提升幅度比较小,仅从0.15量级水平增长至0.25量级水平,而且演化过程中波动较大。⑵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1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各自及相互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协调发展系数沈阳市0.6289、大连市0.6156、鞍山市0.6126、本溪市0.609、丹东市0.6092、锦州市0.6076、辽阳市0.6213、盘锦市0.615,均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其余抚顺市0.5925、营口市0.5787、阜新市0.5958、铁岭市0.5959、朝阳市0.5933、葫芦岛0.5891,这6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系数相对偏低,均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⑶通过对辽宁省各地级市2000--2012年十三年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沈阳、鞍山、本溪、丹东、锦州五座城市的演化趋势相对类似,耦合度由2000年0°上下的水平,先后跨越45°的最佳协调水平到达90°以上的极限发展阶段,随后缓慢下降,呈现出向着45°的最佳协调水平发展的趋势;演化趋势与之相类似的是抚顺、朝阳、葫芦岛,差别在于研究期后期耦合度降回到协调发展阶段后始终停留在接近90°的不甚协调水平,并未有明显下降趋势;大连、辽阳、盘锦、阜新、铁岭耦合度演化相对类似,在初期进入协调发展阶段之后便始终在这一阶段缓慢上升,不断趋近于接近90°的不甚协调水平;营口的耦合度由协调发展阶段逐年升高,直至超过90°,到达极限发展阶段趋于平稳并停留于此,在2011年达到最高的106.54°。⑷通过对辽宁省土地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证实辽宁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同时又要充分保护耕地资源以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一个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的整体系统。综合现状下的协调发展度水平与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趋势,辽宁省地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普遍滞后于社会经济效益,其中辽宁中部地区城市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其次是辽宁东北及沿海地区,辽宁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未来辽宁省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提升生态用地质量,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