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栗优势共生菌根真菌筛选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3201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锥栗(Castanea henryi (Skan) Rehd. et Wils.)属于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目前锥栗育苗主要采用大田实生苗嫁接良种的繁殖方式,育苗周期长,苗木质量低,移栽成活率低。锥栗的菌根化育苗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菌根形成,加速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生物量、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增强其抗逆性。为筛选出能与锥栗优势共生的菌根真菌,本文以从浙江丽水、福建建瓯、湖南怀化、浏阳、衡阳、湘西、郴州等地锥栗林中采集的菌根真菌子实体及锥栗菌根为材料,分离纯化得到菌丝体,以MMN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其培养条件(温度、pH、碳源和氮源)对菌根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对固体菌剂的培养基质配方和接种量,接种效果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从子实体分离得到3种(鸡枞菌(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Pers.)菌根真菌,从菌根组织中分离得到5种g1、g2、g3、g4、g5)菌根真菌。8种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存在差异,鸡枞菌、正红菇、橙黄硬皮马勃、g2、g3、g4最适培养温度为25℃,g5最适培养温度为20℃,这7种菌根真菌属于中温型菌;g1最适温度为30℃,属耐高温菌。大部分菌适宜培养pH值为5.0-7.0,喜偏酸性环境,鸡枞菌、正红菇、g1、g5最适pH值为6.0,橙黄硬皮马勃和g2为7.0,g3为4.0,g4为5.0。鸡枞菌、正红菇、橙黄硬皮马勃、g3、g4的最适碳源为甘露醇,g1、g2为葡萄糖,g5为麦芽糖。大部分菌根真菌对硝态氮和有机氮氮源利用效果好,鸡枞菌、正红菇、橙黄硬皮马勃、g4的最适氮源为硝酸钾,g1、g2为蛋白胨,g3、g5为硝酸铵。由以上结果得到每种菌根真菌液体菌剂的最佳培养条件。2菌剂制作与回接研究结果。固体菌剂制作中鸡枞菌、橙黄硬皮马勃、g1、g5在草炭土:玉米面:珍珠岩=7:1.5:1.5,每50 g基质接种25m1菌液条件下菌丝化率最高,分别为97.81%、96.49%、91.61%和92.03%;正红菇、g2、g3、g4固体菌剂菌丝化率最高的基质配比为草炭土:玉米面:珍珠岩=6:2:2,每50 g基质接种25 ml菌液,其菌丝化率分别为94.73%、97.00%、87.66%和84.05%。8种菌剂接种到锥栗实生苗后有5种侵染成功,包括鸡枞菌、正红菇、橙黄硬皮马勃、g2和g3,其侵染率分别为63.34%、70.26%、85.12%、57.68%和54.53%,其余3种未侵染。3接种效果研究结果。鸡枞菌、正红菇、橙黄硬皮马勃、g2、g3成功侵染的苗木光合特性、苗高地径、苗木生物量、根系表面积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都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分别提高62.2%、78.6%、153.6%、120.9%和25%;苗高分别提高26%、29%、40%、37%和25%;地径分别增加25.6%、31.6%、36.8%、32.7%和23.7%;总根长分别增加149.93%、216.16%、448.12%、227.42%和119.41%;根表面积分别增加160.59%、235.43%、432.16%、257.48%和113.65%;生物量分别增加3.9%、60.8%、127.3%、84.2%和16.4%;N含量增加12.5%-22.6%,P含量增加2.4%-22.4%,K含量增加11.7%-40.2%,Ca含量增加3.2%-23.2%,Mg含量增加9.5%-19.5%。综合以上各测量指标,筛选出橙黄硬皮马勃和g2为锥栗的优势共生菌根真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