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监测试点乙肝的发病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资料;了解河南省监测试点乙肝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发现乙肝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乙肝监测试点实施效果,为后续扩大乙肝监测点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分析2012-2017年河南省6个乙肝监测点报告的乙肝病例数据和附卡信息分地区、年份、职业等指标进行描述;并对疑似急性乙肝患者样本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HBsAg和抗-HBc IgM复核;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HBV的S基因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后送生物公司测序,测序结果用ContigExpress软件进行拼接、编辑和校正,利用Mega6.0中Clustal X软件,将拼接好的S基因序列与参考毒株序列进行聚类比较,分析HBV基因型、基因亚型和血清型;将HBV MHR区蛋白与参考序列比对,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结果:监测试点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分布:2012-2017年,六个监测试点共报告乙肝病例28582例,其中CHB 25386例(88.8%,25386/28582),急性乙肝1455例(5.1%,1455/28582),未分类病例1741例(6.1%,1741/28582)。男性18686例(65.4%,18686/28582),女性9896例(34.6%,9896/28582),男女性别构成比为1.9:1。2012-2017年河南省总报告发病率依次为:150.5/10万、88.8/10万、76.4/10万、73.2/10万、74.0/10万、80.2/10万。2012-2013年各地区报告发病率均下降,2014-2017年各地区报告发病率基本趋于平稳。2012-2017年监测试点慢性乙肝的报告发病率远高于急性乙肝。25-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男性报告发病率大于女性。报告病例职业前五名分别是:农民、家务及其待业、工人、离退人员、商业服务;其中农民占比63.7%。HBV分子流行病学:有126例样本成功扩增并测序,其中B基因型17例(13.5%),C基因型109例(86.5%)。B1亚型占比0.8%,B2亚型占比12.7%,C1占比11.9%,C2占比74.6%。adrq+血清型有105例,占比83.3%;adw2血清型有21例,占比16.7%。126例毒株中有64例发生了MHR区突变,突变率50.8%。HBV突变氨基酸位点相对较多,有113、117、122、123、124、126、131、133、147、160、163、164、168、169位氨基酸。其中126位氨基酸突变率最高为35.7%。乙肝监测试点实施效果评价:(1)与2011年相比,2012-2017年“HBsAg阳性时间”的未填写率逐年降低(依次为:97.8%、2.8%、0.3%、0.2%、0.1%、0)。但是临床的一些检测指标检测率依然偏低,“抗-HBc IgM 1:1000检测结果”的未测比例为81.1%,“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的未测率为99.1%。2017年“本次ALT(U/L)”和“抗-HBc IgM 1:1000检测结果”的未填写率逐年降低为0。(2)2011年未分类病例为6775例,占2011年报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为39.0%;2012年未分类病例为1741例,占2012年报告病例总数的百分比为13.9%;2012年较2011年报告病例未分类比例下降25.1%。从2013年没有未分类病例。(3)2013-2017年急性乙肝的复核一致率均大于80.0%。结论:1.乙肝监测试点报告乙肝发病率逐渐降低。慢性乙肝的发病率大于急性乙肝的发病率。男性报告发病率大于女性。25-3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2.河南省HBV血清型:adrq+为主,adw2次之;基因型:C为主,B次之;基因亚型:B1、B2和C1、C2,B2、C2为主。多个HBV MHR区域发生突变,其中突变率最高的位点为126氨基酸。3.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提高,需提升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