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促进了农村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在农村人口就业、益贫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目前中国的合作社存在很多问题,如大规模生产的难度,组织功能的简化,以及定价能力的缺乏,这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近年来农村地区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因素分配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喀斯特贫困山区经济条件和生产力条件低下,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显得更加困难。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内陆省份,总人口约四千万。贵州总土地面积的约80%属于武陵山区和乌蒙山区的喀斯特地区,六十五个贫困县坐落在武陵山区和乌蒙山区。超过85%的贵州农村贫困人口,88%的贫困乡镇,84%的贫困村,和82%的少数民族乡镇都坐落在这种山区地貌中。这些地质条件,加上交通不便,为可持续和经济可行的农业发展提出了挑战。本研究将贵州省作为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典型案例地开展研究。为了开展喀斯特贫困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划分及其评价研究,本文在全面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贵州省的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取合作社相关信息和数据。基于对贵州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联系理论并咨询相关专家,选定两个进行喀斯特贫困山区合作社类型划分的标准:社员入股土地流转类型、合作社主导角色不同,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标准,将合作社分为6类:(1)社员全部是农户的共同合作社;(2)农村大户主导的共同合作社;(3)涉农社会企业主导的共同合作社;(4)社员全部为农户基本合作社;(5)农村大户主导的基本合作社;(6)涉农社会企业主导的基本合作社。选取可能影响合作社发展的12个评价指标,包括:发展目标、纳入贫困人口、环境可持续性、规章制度、冲突解决机制、土地利用、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加工设备、经营计划、市场营销能力、监测评估。根据不同类型合作社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发现:紧密型合作社和松散型合作社的得分情况相差不大;不同的合作社主导角色会对合作社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其具体表现为涉农企业主导型合作社得分最高、农户主导型合作社其次、大户主导型合作社得分最低。基于对不同类型合作社的评价结果,本报告提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涉农企业参与到合作社中、加强合作社运营能力建设、总结提炼合作社公益与制度模式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