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独立鲜活的文学生命,穆时英被发掘得还远远不够,《穆时英全集》的出版是一个重新深入认识、研究穆时英的良好契机。本文试图根据其对艺术形式的追求、作品中闪烁的左翼思潮底色以及其大部分小说无意间塑造出pierrot形象出发,力图给作家做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穆时英的创作生命不足十年,但他仍然在艺术形式这一领域,做着不懈的探索和追求。穆时英早期的作品,虽然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与当时的普罗文学作品很有几分相似,但从本质上与普罗文学迥然不同。穆时英从一开始进入文坛便有意与左翼保持着一定距离,是以“试验与锻炼”为宗旨,比较独立地进行着文学道路的探索。他更关心的是创作手法和技巧的创新,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在他的创作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运用新手法对新兴都市文化的探索性描写上,穆时英显然不仅做了一个先锋,而且还卓有成就。根据对他作品的分析,我们发现穆时英的这些小说归根结底并非单纯是文字式样、技巧的翻新,而是恰当地用自己的形式将都市人的感情传达出来。不过,当时的历史环境极其复杂,即便左翼文学作品的主题也是多声部的,也会有革命低潮中对于生活的颓废享受以及对于情爱的幻想等的情节.因此,身处这样复杂的文学创作环境中,穆时英的小说创作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左翼文学或深或浅的影响。他开始关注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其中的各种矛盾,试图展现出社会的全景,很多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中国行进》开始用大篇幅的笔墨来描述农民的反抗,战争小说《我们这一代》中直接愤怒地控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并且热情歌颂上海军民同仇敌忾的英雄气概,社会批判的思想开始浮出水面。不过也只是带有着一些左翼思潮底色罢了,作品并没有像大部分的左翼文学那样,最终都会皈依社会历史变革的主体——“无产阶级”,因此,与那些书写备受压迫的工人群起革命的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不管是穆时英早期作品、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时的作品还是新发现的长篇小说,几乎是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的。不过失恋者、破产者、青春衰颓者、被当作消遣品的人、理想幻灭者经常作为人物类型在穆时英小说中出现,于是无意间,穆时英塑造出了一个pierrot形象,这个形象只是他塑造的都市之中那些边缘人类型形象的综合体,并将“人是一种孤独的动物、是人生舞台上的丑角”的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的历史环境较为复杂,虽然穆时英试图独立地进行文学道路的探索,但他的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左翼文学思潮或深或浅的影响。这之中的矛盾就是一种不知道“站在哪儿”的困惑,于是在作品中便有了pierrot这个形象。所以,穆时英的小说创作不只是“新感觉派圣手”那么简单,也并没有完全与左翼文学背道而驰,其创作的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